某鄉辦煤礦設計年產量3萬t,實際年產量6萬t.立井開拓,中央邊界式通風。該礦礦長和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三違現象嚴重。沒有班前會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業任務和人員安排沒有統一布置和記錄。該礦井下物料及滅火器材存放混亂;一貫使用煤面和煤塊封堵炮孔;用電纜明接頭放炮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礦煤塵具有爆炸性。井下沒有防塵灑水設施,也沒有采取防塵措施,造成井下煤塵積存。事發當天,早8時30分停電后,使用柴油發電機向井下送電。由于電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輪流生產。14時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巧時30分左右開水泵,停南翼電,當時主扇風機和局扇都沒有開啟。17時30分全礦來電,主扇和局扇仍沒有開啟。瓦斯檢測員空班漏檢。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時,工作面口2 m 處掛在背板上的11個電雷管拖地的引腳線被拖動的電纜明接頭接觸引爆,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共死亡26 人,傷 10 人,直接經濟損失38 萬元(時值)。
問題:
1.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2.根據《安全生產法》提出初步處理建議。
3.提出防止同類事故措施建議。
1.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直接原因:
(1)由于礦井主扇和局扇風機均未開啟,井下通風不良,造成瓦斯局部積聚;
(2)該礦煤層干燥且煤塵具有爆炸性,而該礦又未采取灑水等防塵措施,造成井下煤塵積存;
(3)井下火工品和發電設備管理混亂,電雷管存放不當,電纜有明接頭,以致在拖動電纜明接頭碰到電雷管腳線引起雷管爆炸(即點火源),進而導致瓦斯煤塵爆炸。
間接原因:
(1)該礦礦長和特種作業人員(包括瓦斯檢查員)不具備安全資質,違反《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2)瓦斯檢查員玩忽職守,空班漏檢;
(3)該礦安全管理不足,表現在許多方面,如:
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沒有班前會和交接班制度等;
②三違現象嚴重,如時常違章放炮沒有得到糾正等;
③井下物料放置混亂;
④該礦從礦長到工人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水平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訓不足等。
(4)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部門監管監察不力。
暫無解析
某鄉辦煤礦設計年產量3萬t,實際年產量6萬t.立井開拓,中央邊界式通風。該礦礦長和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三違現象嚴重。沒有班前會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業任務和人員安排沒有統一布置和記錄。該礦井下物料及滅火器材存放混亂;一貫使用煤面和煤塊封堵炮孔;用電纜明接頭放炮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礦煤塵具有爆炸性。井下沒有防塵灑水設施,也沒有采取防塵措施,造成井下煤塵積存。事發當天,早8時30分停電后,使用柴油發電機向井下送電。由于電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輪流生產。14時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巧時30分左右開水泵,停南翼電,當時主扇風機和局扇都沒有開啟。17時30分全礦來電,主扇和局扇仍沒有開啟。瓦斯檢測員空班漏檢。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時,工作面口2m處掛在背板上的11個電雷管拖地的引腳線被拖動的電纜明接頭接觸引爆,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傷10人,直接經濟損失38萬元(時值)。
問題:
1.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2.根據《安全生產法》提出初步處理建議。
3.提出防止同類事故措施建議。
1991年5月30日凌晨,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田邊管理區盆嶺村個體戶(掛名集體)王某一、王某二兩對夫婦辦的興業制衣廠(來料加工企業),發生特大火災,全廠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達300萬元。1989年期間,王某兩對夫婦自籌資金建成一幢四層樓的廠房。同年11月以王某二之名簽領營業執照開辦石排鎮興業制衣廠,并與香港三裕公司簽訂來料加工協議,生產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產、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負責。投產后,生產車間、倉庫、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樓,原料、成品、廢料、易燃物品胡亂放置。5月20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煙后扔下煙頭引燃易燃物。當日凌晨4時20分左右,廠一樓突然起火,存放在樓層的大量生產原料PVC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萬多件著火,火勢迅速蔓延并封住了這幢四層樓廠房的惟一出口。樓內既無防火栓、滅火器等起碼消防器材,亦無防火疏散通道和緊急出口,還將很多門、窗都用鐵條焊死,造成工人撲火無力,逃避無門。濃煙烈火沿著樓梯和電梯井筒道大量竄入三、四層樓的工人宿舍。當時許多工人正在該樓內熟睡,沒等醒來或還不知這里發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燒死,最終造成64人直接熏死燒死,55人從窗口跳樓逃生。逃生人員中,兩人當場摔死,6人摔傷、燒傷過重,搶救無效死亡。共計造成72人死亡。
針對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責任者、整改措施。
某年 2 月 17 日 15 時許, H 省 W縣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發電廠一期工程3#機組冷卻塔施工現場發生一起高處作業墜落事故,造成7 人死亡。
事故發生過程:
某發電廠一期工程項目經S 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建設。由S 省某電力建設公司中標建設,其3#機組冷卻塔工程分包給H省 W縣某建筑公司承建,s 省某工程監理公司進行工程監理。由于不具備冬季施工條件,該工程已停止作業,停止作業時間為事發前一年10 月 15 日至事發當年3 月 1 日。
2 月 16 日下午 16 時, H 省 W縣某建筑公司分包承建的發電廠一期工程3#機組冷卻塔施工項目執行經理在未得到總包許可的前提下,帶領所屬施工人員來到工地。17 時.組織所屬施工人員進行體檢、照相,準備辦理“安全上崗證”,進行3#冷卻塔井架吊橋平臺拆除作業前的準備。
2 月 17 日上午, H 省 W縣某建筑公司現場負責人安排施工班長組織拆除作業前的技術交底工作。當日下午13 時許,班長王某在施工現場組織了班前會,交待了施工操作規程后,帶領11 名工人沿井架爬梯步道上到井架吊橋平臺,進行平臺下降作業。建設工程教育網信息
冷卻塔吊橋平臺是冷卻塔施工的高空運料平臺,由前橋、后橋兩部分組成,連接方式為伸縮式,其中前橋共分為四節,根據施工需要可以伸縮。整個吊橋平臺靠11 個倒鏈拉結在豎井架上,吊橋降落施工時,受力的手拉倒鏈應同時勻速降落,且受力倒鏈與備用倒鏈依次倒換。15 時許,吊橋平臺下降1m后(總高度為 46.25m )。根據下降距離,需要調整倒鏈。
此時在可伸縮的前橋平臺左端的操作工張某在沒有使掛設的備用倒鏈受力的情況下,就將受力倒鏈解掉,使平臺前橋前端兩側倒鏈受力不均,造成前橋平臺失去平衡。按操作規程要求,吊橋平臺拆除前應先將前橋收縮起來,由前向后逐步收縮,最后用倒鏈封死,然后將平臺降至底部。
此次作業前,四節吊橋只收縮兩節半,還留一節半在外,未全部收縮進來。在班長的指揮下又有4 人趕到前橋左端,在沒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去拉升倒鏈,造成傾斜加劇,前橋自重和動荷載及相應的力將作為滑道用的首橋槽鋼下翼沖擊變形,前橋掉出軌道,班長王某等7 人從高處墜落,當場死亡5 人,重傷 2 人。
施工現場地面人員發現情況后,緊急呼叫120,與該單位車輛一起立即將墜落人員送至市人民醫院搶救,至當日 16 時 40 分,重傷 2 人經搶救無效先后死亡。這起事故的經濟賠償為平均每位死者16.5 萬元,重傷 2 人的搶救費用為3.6 萬元,事故造成停工經濟損失為80 萬元。
問題:
1.這起事故摜失多少工作日?直接經濟損失是多少萬元?
2. 請從技術、管理等方面分新該事故發生的原因?
3.為避免此類事故發生,應采取哪些措施?
某鄉辦煤礦設計年產量3萬t,實際年產量6萬t.立井開拓,中央邊界式通風。該礦礦長和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三違現象嚴重。沒有班前會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業任務和人員安排沒有統一布置和記錄。該礦井下物料及滅火器材存放混亂;一貫使用煤面和煤塊封堵炮孔;用電纜明接頭放炮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礦煤塵具有爆炸性。井下沒有防塵灑水設施,也沒有采取防塵措施,造成井下煤塵積存。事發當天,早8時30分停電后,使用柴油發電機向井下送電。由于電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輪流生產。14時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巧時30分左右開水泵,停南翼電,當時主扇風機和局扇都沒有開啟。17時30分全礦來電,主扇和局扇仍沒有開啟。瓦斯檢測員空班漏檢。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時,工作面口2 m 處掛在背板上的11個電雷管拖地的引腳線被拖動的電纜明接頭接觸引爆,引起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共死亡26 人,傷 10 人,直接經濟損失38 萬元(時值)。
問題:
1.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2.根據《安全生產法》提出初步處理建議。
3.提出防止同類事故措施建議。
F 氧化鋁廠采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生產工藝為:原料儲運,石灰消化,原礦漿制備,高壓溶出,赤泥沉降洗滌,分解與種子過濾,蒸發及排鹽,氫氧化鋁焙燒與包裝等。原料,中間產品,產品主要有:鋁土礦,石灰,液堿,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銨,赤泥,氧化鋁,灰渣,煤氣,過熱蒸汽,液氨,水等。該廠生產的主要工作由本廠負責,輔助性工作承包給G企業。 F 廠主辦公樓有: 2 部電梯, 1 套消防系統, 26 個滅火器。F 廠自備 煤 氣站 和熱電 站。煤 氣 站生 產氫氧 化 鋁焙 燒用煤 氣,煤氣 生產 能力 為65000N.m3/h。熱電站有: 3 臺 130t/h 燃煤鍋爐, 1 套 12MW汽輪發電機組, 1 套 25MW汽輪發電機組。熱電站生產270℃地蒸汽,生產能力為 220t/h , 蒸汽在管道中的壓力為 3.7MPa。F廠熱力工程系統有:主廠房,堆煤場,燃煤破碎篩分輸送系統,油泵房,除鹽水站,點火泵房,灰渣庫,熔鹽加熱站,除灰系統,熱力管網,氨法脫硫系統等單元。工藝間物料采用管道或機動車輛輸送。2010年 3 月,F 廠組織了安全檢查,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分析表明,現場作業人員沒有意識到的事故隱患占 31%,查出的兩個重大事故隱患Ⅰ、Ⅱ在2010年 1月份檢查時已經發現。重大事故隱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 廠的甲車間認為是乙車間負責整改,乙車間認為應由甲車間負責整改;重大事故隱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 廠認為是應由G企業出整改資金, G企業認為應由 F 廠出整改資金。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 F 廠原料,中間產品,產品中的火災爆炸物質并說明理由。
2、指出上述場景中的特種設備。
3、指出 F 廠熱力工程系統中危險因素及其存在的單元。
4、確定重大事故隱患Ⅰ、Ⅱ的整改責任單位并說明理由。
5、針對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