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陶淵明詩中人與自然的關系。
(1)陶淵明在詩中將日常生活詩化,他真正從事農業勞動,自食其力,以此為心安。一天勞作之后,在自己的屋檐下,洗干凈手腳,喝點小酒,頗自得其樂。因崇尚自然,安貧樂道,他只愿“躬耕非所嘆”,長保這樣的生活旨趣。從來世家子弟都輕視體力勞動,陶淵明卻志在不同,有一種自食其力、回歸自然的追求。
(2)陶詩中,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不止是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也是一種人生方式。(3分)陶詩中的苦與杜甫詩中的苦不同,貧苦是“過濾”了的、審美的,給人的感覺也就不是那么“苦”,而是“苦中有樂”。(3分)
(3)陶淵明因其品格情操及他所代表的閑情文化與有高度文化素養的文人心理相契合,得到歷代文人的認同與向往。在一定程度上陶淵明成為傳統文化中淡泊超越的一種精神象征。(2分)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