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這門課程完全是無組織的,確實是這樣。在任何時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師本人都不知道課堂的下一刻會出現什么,會出現哪些討論課題,會提出哪些問題,會形成什么樣的個人需要、感情和情緒。是羅杰斯現實他自己造就了這樣一種無組織的自由氣氛——如同人們允許彼此為所欲為那般自由。他用一種友好的、輕松的方式與學生(大約25人)一起圍著一張大桌子坐下,并且說:如果我們表達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紹,那是令人高興的。接踵而來的是一陣緊張的寂靜,沒人說話。最后,為了打破這種沉默,一位學生羞怯地舉起手,發了言。又是一陣令人不快的安靜,然后,又有一位學生舉手。此后,舉手更多了。教師從沒有催促任何學生發言。,,”
(1)材料體現的是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2)這種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嘗試對這種教學設計模式進行評析。
(1)羅杰斯創立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2)基本特征是:首先,極大地依賴于個體成長、健康與適應的內驅力。其次,強調情感因素,強調教學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再次,強調學生“此時此刻”情形,而不關心他過去的情感和經驗。最后,強調本身就能促進學生經驗生長的人際接觸和人際關系。
(3)評析:該模式把教學的目標看作是學生人格、自我的健全發展,把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上,把教學過程的本質規定為學生內在經驗的形成及生長,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些觀點對傳統教學是一個極大沖擊。另外,該模式的許多主張對反思教育問題都有積極意義,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都發生了重大營銷。當然,該模式也存在問題,比如它對人性的假設、對學習實質的認識帶有理想色彩,不可能像羅杰斯所期望的那樣解決教育的所有問題。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