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精益機械加工廠成立于20世紀60年代初。從建廠開始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廠一直實行等級工資制度。具體說來,就是對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實行職務等級工資制度,而對工人則實行工人等級工資制度。在長期實踐中人們發現,等級工資制度不利于貫徹落實按勞分配原則,從而導致平均主義“大鍋飯”,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改革開放后,精益機械加工廠開始推進工資制度改革,探索出有效實施工資制度改革的新出路——實行結構工資制度。
問題分析:
(1)該企業為什么實行結構工資制度?
(2)談談該種工資制度各組成部分在調動企業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1)該企業所以實行結構工資制度,主要是因為等級工資制度存在許多缺點,而結構工資制具有以下優點:
①有利于引進競爭機制,擇優上崗,促進職工素質提高;
②工資同技術職稱、資格脫鉤,只與職務掛鉤,有利于貫徹同工同酬原則,有利于提拔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高薪聘用他們;
③工資同企業的總體效益以及員工個人的工作績效掛鉤,既可增強員工的“企業意識” ,又可貫徹多勞多得原則,調動員工積極性;
④有利于拉開差距,打破平均主義;
⑤可以簡化工資的計算與支付辦法。
(2)結構工資由基礎工資、職務(崗位)工資、年功工資和獎勵工資四部分構成。
①基礎工資,也稱基本工資。它是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需要,維持勞動力再生產的工資。
②職務(崗位)工資,是按不同職務(崗位)的勞動技能、責任大小、勞動條件等因素而確定的工資單元。是結構工資的主體部分。它可以體現勞動差別,有利于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和提高員工隊伍素質。
③年功工資,又稱工齡工資,是按照員工工作年限計算的工資部分。它既可以起到勞動力消耗的補償作用,還可以起到鼓勵員工熱愛企業和本職工作的激勵作用。
④獎勵工資,又稱浮動工資,是根據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和個人勞動成果多少而確定的工資單元。它可以反映員工勞動貢獻的差別,起到激勵作用。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