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表面會變黃,最終變成褐色,這種現象在食品科學上通常稱為“褐變”。關于蘋果褐變的原因有以下兩種說法:A.蘋果中的Fe2+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了Fe3+B.蘋果中的酚類物質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究竟哪種說法正確,某合作小組同學通過實驗進行了探究。材料:蘋果、濃度均為0.1mol·L-1的鹽酸、氯化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亞硫酸鈉溶液、硫氰化鉀溶液、開水
(1)
探究1:
(2)探究2:
查閱文獻:Ⅰ.蘋果中含有多酚和多酚氧化酶,蘋果褐變是氧氣、酚類、酚氧化酶共同作用生成了醌類物質的緣故。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溫度為35oC左右,活性pH約為5.5。Ⅱ.酚類物質遇FeCl3溶液常發生顯色反應而呈現一定顏色,如苯酚顯紫色,對苯二酚顯綠色,甲基苯酚顯藍色。
該小組將剛削皮的蘋果切在七塊,進行如下實驗驗證。請填寫下表中相應的結論:
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在生活實踐中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下圖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種的過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B、c、D、E、F六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E同主族,D、F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徑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B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2倍,C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X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一種鹽Y,A、B、C、E、F五種元素都能與D元素形成原子個數比不相同的常見化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正常情況下,下列四個圖若改變自變量或因變量,則曲線變化最大的是()
如圖所示,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將系繩小球拉開到一定角度,然后同時放開小球和小車,那么在以后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