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匠(節選)葛亮秋天的時候,我父親接到了小龍的電話。小龍說,毛羽,這個老董,差點沒把我氣死,父親問他怎么回事。他說,館里昨天開了一個古籍修復的研討會,請了許多業界有聲望的學者.我好心讓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權威叫起板來。說起來,還是因為館里來了本清雍正國子監刊本《論語》,很稀見。可是書皮燒毀了一多半,給修復帶來很大難度。省外的專家,都主張將整頁書皮換掉。沒承想老董跟人家軸上了,說什么“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弄得幾個專家都下不了臺。其中一個,當時就站起身要走,說,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這么個“良工”。老董也站起來,說,好,給我一個月,我把這書皮補上。不然,我就從館里走人,永遠離開修書行。你說說看,儀器做了電子配比都沒轍。你-個肉眼凡胎,卻要跟自己過不去,還立了軍令狀。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無力了。父親找到老董,說,董哥,你怎么應承我的?老董不說話,悶著頭,不吱聲。父親說,你回頭想想,當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結下的。你能回來不容易,為了一本書,值得嗎?老董將手中那把烏黑發亮的竹起子,用一塊絨布擦了擦,說,值得。后來,父親托了絲綢研究所的朋友,在庫房里搜尋,找到了一塊絹。這塊絹的質地和經緯,都很接近內府絹。但可惜的是,絹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說,毛羽,你是幫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給我。我把這藍絹染出來。父親說,談何容易,這染藍的工藝已經失傳了。老董笑笑,凡藍五種,皆可為靛。《天工開物》里寫著呢,無非“菘、蓼、馬、吳、莧”。這造靛的老法子,是師父教會的。我總能將它試出來。此后很久,沒見著老董,聽說這藍染得并不順利。老董家里,沙發套和桌布、窗簾,都變成了靛藍色。這是讓老董拿去當了實驗品。中秋后,我照舊去老董家練書法。父親拎了一籠螃蟹給他家。老董說,毛羽,今天放個假。我帶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個軍挎。父親笑笑,也沒有多問,只是讓我聽伯伯的話。老董就踩著一輛二八型的自行車,帶著我,穿過了整個校園。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間經過了夫子廟,停下來,給我買了一串糖葫蘆。我問老董,伯伯,我們去哪里啊?老董說,咱們看秋去。也不知騎了多久,我們在東郊一處頹敗的城墻處停住了。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簫瑟、空闊,人煙稀少,但是似乎充滿了野趣。沿著水塘,生著許多高大的樹。枝葉生長蔓延,彼此相接,樹冠于是像傘一樣張開來。我問,這是什么樹?老董抬著頭,也靜靜地看著,說,橡樹。老董說,這么多年了,這是壽數長的樹啊。老董說,我剛剛到南京的時候,老師傅們就帶我到這里來。后來,我每年都來,有時候自己來,有時和人結伴。有一次,我和你爺爺一起來。你爺爺那次帶了畫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個抽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蘆葦叢,在微風中搖蕩。你爺爺說,這是個好地方,有難得的風景啊。他說這個話,已經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漸漸變得肅穆。他抬起頭,喃喃說,老館長,我帶您的后人來了。我問,伯伯,我們來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從地上撿起一個東西,放在我手里。那東西渾身毛刺刺的,像個海膽。老董說,收橡碗啊?我問,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說,你瞧,橡樹結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殼也爆開了。這売子就是橡碗。這時候,忽然從樹上跳下來個毛茸茸的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樣站起了身,前爪緊緊擒著一顆橡子。看到我們,便慌慌張張地跑遠了。老董說,它也識得寶呢。我問,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這才回過神,說,撿回去洗洗干凈,在鍋里煮到咕嘟響,那湯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舊書,可都補得贏嘍。我們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餅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聽了恍然大悟,說,原來是為了修書啊,那咱們趕快撿吧老董到底把那塊藍絹染出來了。據說送去做光譜檢測,色溫、光澤度與成分配比率,和古書的原書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說,基本完美地將雍正年間的官刻品復制了出來。因為本地一家媒體的報道,老董成了修書界的英雄。圖書館要給老董轉正,請他參與主持修復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工作。老董搖搖頭,說,不了,還是原來那樣吧,挺好。(有刪改)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龍與“我”父親毛羽的電話,既介紹了本文故事發生的起因,表現了書匠老董的性格,也為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后漢書·王渙傳》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16.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荀子·勸學》中舉例說,筆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會彎曲到符合圓規的標準;即使再經暴曬也不會挺直,因為“___________”。
(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稱出游時的食物都可來自山間,肥美的魚從溪水中捕撈出,所謂“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釀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蘇軾在《赤壁賦》中發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時圓時缺,“___________”。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纜車又顛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車廂里給滑雪板上蠟,把靴尖塞進滑雪板上的鐵夾,牢牢扣上夾子。他從車廂邊緣跳下,跳腳在硬梆梆的冰殼上,來一個彈跳旋轉,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煙滑下山坡。
喬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見人影了。尼克順著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時,那股沖勢加上猛然下滑的勁兒把他弄得渾然忘卻一切,只覺得身子有一股飛翔、下墜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來個上滑姿勢,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沖下最后一個陡峭的長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腳下消失了。身子蹲得幾乎倒坐到滑雪板上,盡量把重心放低,只見飛雪猶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穩住了。隨即一搭被風刮進坑里的軟雪把他絆倒,滑雪板一陣磕磕絆絆,他接連翻了幾個筋斗,然后挺住,兩腿交叉,兩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翹起,鼻子耳朵里滿是雪。
喬治站在坡下稍遠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風衣上的雪。
“你的姿勢真美妙,尼克,”他大聲叫道。“那堆爛糟糟的雪真該死。把我也絆了一跤。”
“在峽谷滑雪什么滋味兒?”尼克掙扎著站起來。
“你得靠左滑。因為谷底有堵柵欄,所以飛速沖下去后得來個大旋身。”
“等一會兒我們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峽谷。”
尼克趕過了喬治,他的滑雪板開始有點打滑,隨后一下子猛沖下去。他堅持靠左滑,末了,在沖向柵欄時,緊緊并攏雙膝,象擰緊螺旋似的旋轉身子,把滑雪板向右來個急轉彎,揚起滾滾白雪,然后才慢慢減速,跟鐵絲柵欄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頭看看山上。喬治正屈起雙膝滑下山來;兩支滑雪杖像蟲子的細腿那樣蕩著,杖尖觸到地面,掀起陣陣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隨,整個身子來個漂亮的右轉彎,蹲著滑行,雙腿一前一后,飛快移動,身子探出,防止旋轉,兩支滑雪杖像兩個光點,把弧線襯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籠罩在漫天飛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鐵絲柵欄最高一股鐵絲壓下,喬治縱身越過去。他們沿路屈膝滑行,進入一片松林。路面結著光亮的冰層,給拖運原木的馬兒拉的犁弄臟了,染得一片橙紅,一搭煙黃。兩人一直沿著路邊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傾斜通往小河,然后筆直上坡。他們透過林子,看得見一座飽經風吹雨打、屋檐低矮的長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綠色,油漆在剝落。
他們把滑雪板豎靠在客棧墻上,把靴子蹬蹬干凈才走進去。客棧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爐在屋角亮著火光。天花板低矮。屋子兩邊酒漬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都擺著光溜溜的長椅。兩個瑞士人坐在爐邊,喝著小杯混濁的新酒。尼克和喬治在爐子另一邊靠墻坐下。一個圍著藍圍裙的姑娘走過來。
“來瓶西昂酒,”尼克說,“行不行?”
“行啊,”喬治說。“你對酒比我內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沒一項玩意兒真正比得上滑雪,對吧?”尼克說。“你滑了老長一段路,頭一回歇下來的時候就有這么個感覺。”
“嘿,”喬治說。“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進酒來又出去了,他們聽見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門開了,一幫子從大路那頭來的伐木工人走進來,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給這幫人送來了三公升新酒,他們分坐兩桌,抽著煙,不作聲,脫了帽,有的背靠著墻,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著木雪橇的馬兒偶爾一仰脖子,鈴鐺就清脆地叮當作響。喬治和尼克都高高興興的。他們兩人合得來。他們知道回去還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幾時得回學校去?”尼克問。
“今晚,”喬治答。“我得趕十點四十的車。”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們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學啊,”喬治說。“哎呀,尼克,難道你不希望我們能就這么在一起閑逛嗎?帶上滑雪板,乘上火車,到一個地方滑個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棧投宿,再一直越過奧伯蘭山峰,直奔瓦萊洲,穿過恩加丁谷地。”
“對,就這樣穿過黑森林區。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釣魚的地方吧?”
“是啊。”
他們喝光了剩酒。
尼克雙肘撐在桌上,喬治往墻上頹然一靠。
“也許我們再也沒機會滑雪了,尼克。”喬治說。
“我們一定得滑,”尼克說,“否則就沒意思了。”
“我們要去滑,沒錯。”喬治說。
“我們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說。
“希望我們能就此說定了,”喬治說。
尼克站起身,他把風衣扣緊。他拿起靠墻放著的兩支滑雪杖。
“說定了可一點也靠不住,”他說。
他們開了門,走出去。天氣很冷。雪結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陳良廷譯,有刪改)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說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