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馬鈴薯去皮切塊,加水煮沸一定時間,過濾得到馬鈴薯浸出液。在馬鈴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瓊脂,用水定容后滅菌,得到M培養基。
回答下列問題:
(1)M培養基若用于真菌的篩選,則培養基中應加入鏈霉素以抑制_______的生長,加入了鏈霉素的培養基屬于____________培養基。
(2)M培養基中的馬鈴薯浸出液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多種營養物質,營養物質類型除氮源外還有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氮源進入細胞后,可參與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3)若在M培養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種土壤濾液并培養,平板上長出菌落后可通過加入顯色劑篩選出能產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顯色劑是____________,該方法能篩選出產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甲、乙兩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某一土壤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在同一稀釋倍數下得到以下結果:
甲同學涂布了3個平板,統計的偏落數分別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學涂布了3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分別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認為這兩位同學的結果中,乙同學的結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為探究不同因素對尿量的影響,某同學用麻醉后的實驗兔進行不同的實驗,實驗內容如下:
a.記錄實驗兔的尿量(單位:滴/分鐘)。
b.耳緣靜脈注射垂體提取液0.5mL,記錄尿量。
c.待尿量恢復后,耳緣靜脈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記錄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發現,與a相比,b處理后實驗兔尿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c處理后,腎小管腔內液體的滲透壓會升高,實驗兔的尿量會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試劑做尿糖定性實驗出現磚紅色,說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實驗兔出現腹瀉、尿量減少現象,導致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滲透壓感受器,從而引起尿量減少。
根據生態學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論”,食性廣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捕食者使物種多樣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
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存在密切的聯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如圖,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a開始,經歷過程①、②、③、④到達狀態e,對此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0;W與Y同族;W與Z形成的化合物可與濃硫酸反應,其生成物可腐蝕玻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