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我國同沿線30多個國家簽署共合作協議,與20多個國家開展了國際產能合作,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截至2016年7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已達511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與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25萬份,累計合同額2790億美元。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旨在()
A、探索國際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唯物史觀在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人物是一定歷史事件的主要倡導者、組織領導者或思想理論、科學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關于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正確認識是()
毛澤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名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爭取一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边@一思想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處理民族關系方面的意義有()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人感嘆這一經濟危機,從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精辟分析,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科學分析的原創性主要是()
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最后蘇聯模式僵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關于社會主義的思路之所以“比較好”是因為:()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再一次報告中以“一支粉筆多長為好”為例來講解他所倡導的選法,對此,他解釋道:“每支粉筆都要丟掉一段一定長的粉筆頭,但就這一點來說愈長愈好。但太長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斷。每斷一次,必然多浪費一個粉筆頭,反而不合適。因為就出現了粉筆多長最合適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優選問題所謂優選問題,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