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守法是法律實施和實現(xiàn)的基本途徑。對守法的正確理解是()。
A、守法是遵守憲法和法律《資本論》(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漢堡出版,其影響力歷經(jīng)150年風雨而不衰,至今對我們分析、理解現(xiàn)實經(jīng)濟問題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理論十分豐富,其中“理解政治經(jīng)濟學的樞紐”的理論是()。
列寧指出:“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tài)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這一論述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揭示了各民族發(fā)展道路的多樣性的內涵。下列關于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多樣性特點的正確觀點有()。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向封建主義思想文化發(fā)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沖擊。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表現(xiàn)在它
我國憲法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規(guī)定為一項基本原則。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其中,憲法保障是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遭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欺凌不斷加深,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形式也日益嚴峻,中國“睡獅”在西方列強的隆隆炮聲中逐漸蘇醒。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的重大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