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王老師發現教室地面紙屑很多,便讓勞動委員安排打掃,自己去另一個班上課了。勞動委員心想,等放學后再讓值日生打掃吧。不料這時值周生來檢查衛生,班級被扣分了。同學們紛紛責備勞動委員和值日生。他倆也為誰該負責爭得面紅耳赤。事后,勞動委員內疚不已,決定辭職。王老師知道后并沒有馬上處理,決定第二天以“掃地風波”為主題召開班會。
第二天上午,王老師找班干部談話,分析得失,統一認識。下午,班會上勞動委員和值日生分別反省了自己的過錯,其他班委成員、同學們也紛紛上臺發言,承認以前沒有很好配合,剖析各自存在的問題,表示不會讓“掃地風波”重演。之后,王老師指出了勞動委員和值日生的不足,并對他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班會后,王老師單獨找勞動委員和值日生談心,肯定了他們對班級所做的努力。
勞動委員打消了“引咎辭職”的念頭,表示要化內為動力,積極工作。同學們也增強了班級認同感。此后,班級衛生一直保持良好,多次獲得“衛生流動紅旗”,其他各方面也很有起色。
問題: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材料中王老師的教育行為。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所稱未成年是指( )。
年輕時的夸美紐斯就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強調教育的()。
為了記住學過的生字詞,小蓉反復抄寫了很多遍。她在學習中運用的是()。
小英相當班干部為同學服務,又怕當不好被同學嘲笑。這種心理現象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