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目的價值取向問題上,主張教育是為了使人增長智慧,發展才能,生活更加從充實幸福的觀點屬于()。
案例分析題;
湯老師接手3班班主任一個月了,他在課間經常把做作業的同學“攆”出教室,還“異想天開”的讓學生自主設計去世界文化遺產地考察路線,讓學生模仿在聯合國發言,讓學生設計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師議論湯老師的這些做法時,他有在“折騰”分層教學,現在他需要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準備上課要同時兼顧班上多個小組的學習狀態.....有老師建議他少“折騰”,還說:“你關注大多數學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費勁,再說即使你這樣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湯老師依然堅持他的做法,在經過多次實驗后,他慢慢發現分層教學,還有很多竅門,比如可以把分層教學與“小先生制”致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所思所得。例如,在學完《屈原》之后,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有讀后感、有續寫、改寫,有詩歌、圖畫、短劇,角度多樣,觀點鮮明。一段時間后,湯老師發現學生越來越樂于在作業中另辟蹊徑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湯先生的行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戰略目標。下列關于教育戰略目標的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曉春上課時把老師的講解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寫在課本上,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他采取的學習策略是()。
案例分析題:
曉寧平時沒有復習的習慣,還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試了,他開始著急起來,并暗自發誓要考出好成績。他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反復背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所以,只要有時間他就去背——背外語單詞,背課文,背語法,背數學、物理公式和化學方程式等,不會合理安排時間,連課間休息也不放過,從晚上背到深夜,早晨四、五點鐘就起床接著背,以致到了頭昏腦脹的地步。他從沒有哪次考試像這次考試下這么大的功夫,自以為一定能考出好成績。然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門功課成績都很不理想。他很失望,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問題:
(1)簡述學生應該如何有效進行復習。
(2)請指出曉寧復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