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品德的結構。
案例分析題:
大學畢業后,曲老師到一所農村中學當歷史老師,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間,有的同事調到條件更好的學校去了,有的則步入了職業倦怠期,有幾所條件更好的城區學校想引進他,但他總是拒絕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明白農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這里的孩子離不開我。”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曲老師經常翻閱各種期刊雜志,以及時了解歷史學科的新信息,他還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曲老師不斷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解決了一些教學問題。
曲老師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當教師僅靠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堅持每天至少進行一個小時的閱讀,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的閱讀范圍很廣,除了研讀歷史領域的經典著作之外,他還廣泛學習法學、地理學、社會學、美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問題:
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觀的角度,評析曲老師的行為。
“學校下學年生源銳減,教師嚴重超編,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補課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學校另謀高就”。這種說法違反了()。
曉春上課時把老師的講解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寫在課本上,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他采取的學習策略是()。
中國最早的專科學校能夠追溯到東漢末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