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家長的指導工作應遵循哪些原則
(1)方向性原則。應與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相一致,有利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家長主體原則。應尊重家長,確立為家長服務的觀念,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發(fā)揮家長在指導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指導者應鼓勵家長根據家庭的特點,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3)雙向互動原則。家庭教育是家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家長指導是指導者與家長、指導者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互動的過程,是家長和指導者各自自我教育的過程。要努力創(chuàng)設指導者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互相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雙向溝通的環(huán)境與條件。育嬰師要善于發(fā)現不同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有利因素和已有的經驗,同時要了解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中的需求與困難。(4)分類分層指導原則。按照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總體目標,確定不同年齡段孩子家長和不同類型家長的指導內容和要求,形成分類指導、分層遞進的指導工作體系。(5)整體性原則。家長指導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要堅持家庭、社會合力實施的整體性;堅持素質教育貫穿人的一生,與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和推行終身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社區(qū)、大眾傳播媒介的資源優(yōu)勢,形成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的整體氛圍。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