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調好一泵房臺時、二泵房臺時、清水池水位的關系?簡述清水池水位持續下降的原因,作為調度應如何調度。
清水池的庫容通常在設計時應滿足日供水量的 10%,我們清水池的庫容就是 8 萬 m3。 不低于 1.5m
①《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出廠水游離性余氯在與水接觸 30min 后不應低于 0.3mg/L。因此需要保證清水池水位處于一定高度以上,確保足夠的消毒接觸時間。
②清水池水位高位運行時,如果清水池進水量偏小,容易造成停留時間過長。氯氣自我消耗增加,降低出廠水余氯,增加氯耗。
④清水池水位過低,清水池入口在線式余氯儀采樣泵采不到水。水位過高清水池溢流,浪費水量。
⑤清水池水位的高與低將影響到二泵房機泵的供水量。
(3)異常處理:①清水池水位低時應增加一泵房臺時、增加濾格,暫停排泥和反沖洗,必要時減少二泵房臺時
②清水池水位高時應減少一泵房臺時,減少濾格,開排泥和反沖洗水廠通常為平穩生產,為便于加礬、加氯等,清水池基本維持在 2.5m 左右運行,一泵房臺時與二泵房臺時相對較固定,保持一定水量,選擇最佳的機組搭配,調節一、二泵房水量差額,保證生產用水、二泵房正常運行,同時確保氯氣與水有一定的接觸反應時間。
清水池水位持續下降的原因
①出水量較大導致清水池水位持續下降。
可能原因:供大于產,高峰期間壓力低,出水量較大;利用庫容調節;錯誤估計時水量變化,進水量未及時調整,出水量較大;
②外部突發事件導致
如某廠設備故障減臺時;廠外爆管;火警等,造成供水量較大。③因內部原因導致濾池沖洗過于集中導致下降。合理安排濾池沖洗周期,避免消耗。水質如濁度不達標等,減少進水量,導致水位下降。一泵房設備故障,進水量暫不能保障。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