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里的父愛
父親認為食物和人一樣,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必須順其性子而行,才能帶出最佳的滋味。
鮑魚和咸魚
對于食物,父親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從骨髓里透出來的款款深情。
他愛吃,也愛煮。
曾經,我們有過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見肘的生活,貧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們的餐桌上卻還是油光閃閃的。
星期日,未等陽光大張旗鼓,父親便會在溫柔的晨曦里,拎著菜籃,上菜市。囊中羞澀,不能大魚大肉大蟹大蝦,他的腦筋便拐個小彎子,買肥肉、買小魚、買瓜果、買蔬菜。
回家后,把那一大塊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細細的小塊,然后,起鍋,鍋熱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腦兒地倒進去。
我站在爐子旁邊,饒有興味地看。
肥肉受熱,“滋滋滋、滋滋滋”地發出了痛苦的叫聲,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鍋金黃色的油,溶不了的,就變成了香香脆脆的豬肉渣。這時,整間小小的簡陋的廚房都氤氳著豬油那綿綿密密、濃濃郁郁的香氣。父親手腳麻利地把豬油渣撈起來,然后,把豬油慢慢地倒進陶缽里。我睜大著眼睛看,覺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接著,他用筷子夾起一顆豬油渣,往我口里送。豬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鮮香的味兒在舌面上活蹦亂跳,形成了一生悠長的回味。
接著,父親用鹽把小魚們腌了,放進豬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處飛濺,我想,就算是患了厭食癥的人,味蕾在這一刻也會起死回生吧!
在晚餐桌上,父親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著那個陶缽,他在每個孩子的飯碗里澆上一大匙豬油,再撒上一圈醬油,仔細地拌均勻,讓我們配著炸得酥脆的小魚和燙得碧綠的菜心,大快朵頤。這樣的飯菜,簡樸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們的記憶里,它卻綻放出艷艷的花朵。那種被香味緊緊擁抱著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們四兄弟姐妹一看到豬油渣,雙眸依然會大放異彩,而一聞到豬油的香味兒,也還是會心馳神往的。
父親讓我們知道,縱是活在貧窮的夾縫里,我們還是能夠以豐腴的豬油來安慰饑餓的腸胃的、我們也依然能夠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氣氛點綴得花團錦簇的。
有一個很長的時期,父親在生活線上走得不很順暢,極早出極晚歸,回來時,早已過了用膳的時間。母親把他的餐食留在一只大碗里──白米飯壓得密密實實,上面有鹵蛋、咸魚和青菜。有時,上面放的是煎午餐肉配蛋花;或者,幾大匙香菇肉醬(罐頭)配長豆。母親把飯菜熱了,在熒熒的燈火下,看著他吃。不管母親給他準備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臉上浮著的,是感恩惜福的恬然。縱是淡淡的白米飯啊,父親也能從中嘗到飯里泌出的甜味。隨遇而安的心態,使一切落入他口中的食物都變得很可口。把碗里的每一顆飯粒都扒得精精光光,父親很滿足地長吁一口氣,重又有了奮斗的精力和信心了。父親認為,日子就算過得很困窘,胃囊是不可以被虧待的。當魚翅鮑魚伸手難及的時候,青菜豆腐也別有一番好滋味。味蕾,是應該有能伸能縮的耐力的。
在父親的熏陶下,年紀很小的時候,我們便已經知道,甜有甜的大魅力、淡也有淡的吸引力。鮑魚固然美味,咸魚也不賴;燕窩固然細致可口,鍋巴也別有風味呀!
分享的滋味
父親工作穩定后,日子像滲入了糖液,越過越甜。
我們搬家又搬家,愈來愈寬敞的廚房,變成了父親大展身手的樂園。
父親很胖,但是,一進入廚房,他身手之敏捷,讓世間所有的胖子看了,只能暗叫一聲“佩服”,就算是瘦子吧,也自嘆弗如。
廚房里,有一口大黑鍋,沉甸甸的,可是,胖胖的父親單憑一只手,便輕輕松松地拎了起來,讓它穩穩地坐在爐子上,宛若練了輕功一樣。靠著這口大黑鍋,父親在閑暇時為一家大小煮出了不計其數的美味佳肴。
他炒飯,能讓裹著蛋液的飯粒在鍋里盡情地飛舞;他炒菜,雙手轉如飛輪,蔬菜在鍋里還來不及喘息,便被他鏟起放置于盤中,那顏色啊,碧綠得如同春天的樹葉。他炒牛肉,更顯功夫,只聽得“嗤嗤”連聲,酒香與肉香并肩齊飛,晶瑩的洋蔥和柔嫩的牛肉便纏綿繾綣地相擁于盤中了;至于他的干煎大蝦嘛,紅彤彤亮閃閃,多一分嫌老、少一分不熟,那種恰到好處的鮮嫩爽滑,是味道的極致。
父親也常常做一些需要絕大耐性的菜肴,諸如梅菜扣肉、燜牛腩、冬菇鳳爪、東坡肉、豆豉排骨、羅漢齋,等等等等。每當菜啊肉啊什么的在鍋里慢慢熬煮的時候,他便手執書籍,坐在靠近廚房門口的安樂椅子里,一邊舒心愜意地讀,一邊密切地監督他的菜們肉們,他是絕對不許自己把菜煮糊的。菜們肉們在他周全而又盡心的照料下,總知恩感報地呈現出最佳的光采。
在屋子里安靜地做著功課的我們,浸在無孔不入而又無所不在的香氣里,幸福的感覺,特別的強烈。是父親和母親用食物的香氣把屋子轉化為溫馨的家園的。
有些人,在廚房經過一整天的辛勞,胃口會大受影響,總說:“太累了,吃不下。”可父親不同,他吃得比誰都多,他吃東西時那種全心全意地享受著的樣子,食物若有知覺,當會覺得他的胃囊是它們這一生所能追求的最好最圓滿的“歸宿”。
父親寵味蕾,是不遺余力的。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他不但寵自家的味蕾,也寵他人的味蕾。
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期,每逢星期天,伯伯伯母、叔叔嬸嬸、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全都會聚集在我們家,共享晚餐。
主炊的,便是父親和母親。
我清楚地記得,父母親從菜市回來時,好像兩株走動的圣誕樹般,左手臂右手臂,還有,左手和右手,全都累累贅贅掛著、提著雞鴨魚肉和瓜果蔬菜。
之后,兩人就像兩架風車一樣,轉呀轉的,在廚房里不休不歇地忙著。父親主炊時,充分地展露了他做事富于條理的性格。蒸炸煮炒燴燜烘,各就各位。氣定神閑的他,總是先把湯熬了,在湯咕嘟咕嘟地喋喋不休時,他才不慌不忙地切肉、洗菜、剖魚、剝蝦;之后,有條不紊地燜肉、炸魚、煎蝦、炒菜。母親充當他的助手,兩人天衣無縫地合作無間。
當暮色蓬蓬松松地肥胖起來時,親友也陸陸續續地到了。
這時,一切菜肴都已準備就緒了。分設幾桌,豐盛的菜肴團團簇簇地擺滿桌面,笑聲像長了翅膀的鳥兒,在膨脹著香氣的空間里飛來飛去,那種花團錦簇的熱鬧,是記憶里根深蒂固的榕樹。
隔了許多年后的今日回想,當年家里沒有請傭人,單憑父親和母親的兩雙手,在短短的一日內,怎么能夠弄出大大小小幾十個人吃的菜肴呢?他們請客,不是偶爾的一次兩次而已,而是周周如此,樂此不疲。
答案,其實就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那就是:分享的意愿。
父親喜歡和至親的手足們分享人生一切美好的甜滋味。
坦白說,我實在沒有父母親當年在家宴開數桌的能耐,可是,我在結婚后也常常烹制各式各樣的點心和朋友們分享,每當看到朋友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的笑臉,便有大朵笑花從我心里茂茂盛盛地綻放出來。這種“分享就是快樂”的心態,其實就源自于父親當年潛移默化的影響。
炊煙里的哲學
在烹飪這一碼事上,有些細節,父母是很堅持的。父親認為食物和人一樣,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必須順其性子而行,才能帶出最佳的滋味。
比如說,處理辣椒和蒜頭,他們不喜歡用攪拌機代勞。辣椒,必須用傳統的杵臼,一下一下地用力地舂;蒜頭,必須用大大的菜刀,一下一下地重重地剁。父親說,辣椒和蒜頭,都不能舂得、剁得太大太細,必須粗中有細而細中有粗,咀嚼時,這里那里嘗及一些小小的顆粒,辣味和辛味才能像漣漪一樣,一圈圈地在舌面上蕩開;如果使用攪拌機的話,電源一接,嘩啦嘩啦一陣響,辣椒和蒜頭,都成了一堆面目模糊的泥漿,用這些“泥漿”去烹飪,味道平平的,無法造致那種“一浪激成千堆雪”的層次感。父親說:
“每種瓜果蔬菜,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我們要讓味蕾切實地感受到生命強韌的味道。”
成長后,我才發現,在父親的炊煙哲學里,其實是蘊藏著許多教育孩子的原理的。
每年的大年初一,父親總在陽光還沒有潑到床上便早早地起身了,他為全家大小烹煮羅漢齋。白菜、發菜、腐竹、面筋、冬菇、竹筍、黑木耳、紅蘿卜、白果等等,一股腦兒地放在大鍋里熬煮,腐乳濃郁的香氣像霏霏細雨密密麻麻地落滿一屋,饑餓的空氣里孕育著一股等待的感覺。
中午,煮好了,所有的孩子端坐桌前,每人一大碗羅漢齋。
在裊裊的香氣里,父親要我們每個人說出新年的愿望。
小孩子嘛,無非就是說說希望學業進步或是要聽父母的話這一類討喜的話,可是,父親不要這些陳谷子爛芝麻,他也不要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他要我們切切實實地想,舊的一年,我們的大毛病是什么;新的一年,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孩子經過一番努力的思索之后,總能說出一些比較具體也比較誠懇的話,比如,我就曾經這么說過:“以后,爸爸媽媽罵我的時候,我必須在開口之前,先想想我的過錯是什么,再想想怎樣去糾正。不經思考便胡亂頂嘴,是沒有禮貌的,也是不對的。”(“頂嘴王”是我童年的綽號,我不分青紅皂白地頂嘴時,反應之快,無人能及;而頂嘴時所用的詞匯,也犀利得像刀像劍。坦白說,這樣的行為,無異于火上加油,常常把原本已經生氣的父母惹得跳腳。)
這時,父親聽了我“懺悔錄”,頻頻頷首,微笑應道:“自己說過的話,一定要記得啊!”這些話,就像是“緊箍咒”一樣,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嚴密地管束著我,每每我張口要頂撞時,這個“緊箍咒”便適時地跳了出來,封住我的嘴。起初當然是不習慣的,就像有人刻意在我張口時用毛巾捂住我的嘴巴,有一種難以透氣的感覺,可是,漸漸的,這便變成了我一種“自我反省”的方式,而這樣的一種方式,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后,鑄造一個新的自己。
父親在大年初一讓我們吃齋并暢述新年感想,應該是含有“心齋口齋、心誠意誠”的意思在里頭吧!
父親沒有一副唱歌的好嗓子,但是,一進廚房,殘缺不全的音符便會跌跌撞撞地從他的喉嚨里爭先恐后地爬出來,它們無比快活地跳進鍋內、跑入湯里、落在盤子中,叮叮咚咚、錚錚鏦鏦。這些音符,活潑地穿梭在沾滿了油的煙氣里,像吸塵機一樣把廚房的許多雜音都吸掉了。肉啊菜啊海鮮啊,里面攙和了快樂的音符,因而也變得神采飛揚,散發出熠熠的光采。
混沌初開之際,我便已經明白,烹飪是很舒心愜意的一樁事兒。
父親把食物的香氣注入我們生活的同時,也把快樂的元素攙和在內,鑲嵌在我們長長的一生里。
網友關注
- 守秘密的小兔子
- 怕穿皮鞋的母親
- 嘎嘎木屋搬家
- 如果愛情會說話
- 冰上蝴蝶陳露的浪漫愛情
- 等你回家
- 愛吃海膽的綠鱗鲀
- 54條曼龍魚
- 一生都在熱戀
- 床的左邊是海,床的右邊是山
- 你不要像你爸
- 穿山甲球球
- 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 父母老了,別讓我們的愛遲到
- 父親的發薪日
- 洗澡時愛唱歌的青蛙
- 把最愛給誰
- 強盜黑烏鴉投降
- 大象來做客
- 神劍上的字
- 氣球的故事
- 你考慮過愛情的感受嗎
- 我與媽媽的最后一次別離
- 哄老婆不是一件容易事
- 長脖子熊
- 狗熊先生舉重
- 快樂的小籮筐
- 喜歡和愛是兩碼事
- 一棵很高很大的樹
- 小豬上學記
- 小豬和狐貍
- 平安夜和金海草
- 我替你記憶一切
- 粉色傘裙
- 下輩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 一套童話書
- 兩個豬寶貝
- 豪豬先生和誰賽跑
- 靠近你,溫暖我
- 風兒來到大海上
- 池塘里的圓月亮
- 草叢里奔跑的蘋果
- 嗨,我又結婚了!
- 父親母親
- 最美味的早餐
- 象先生客廳里的畫
- 樹洞里的朋友
- 愛讀報的獅子
- 愛孩子,請先愛你的另一半
- 父母面前,請放下手機
- 蜘蛛黑豆兒
- 第五只氣球
- 棕熊先生的開心早茶
- 別偷走父母的快樂
- 眷戀最后那道光
- 給老爸的快遞
- 四姑娘
- 像音樂和像錘子的敲門聲
- 陪著父母去旅行
- 父親的花
- 一種智慧叫彎曲
- 好餓好餓的魚
- 張輝澤:帶領鄉親把百香果變成致富“金果果
- 蒙上眼睛的小老鼠
-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50字簡介
- 我需要一個下雪天(I Need a Sn
- 滿頭鮮花的熊
- 螃蟹的生意
- 賣名字
- 寄自床底下的信
- 白衣飄飄的愛情
- 找不到家的小刺猬
- 河馬先生的大雨傘
- 因為愛你,連笑都這么像你
- 生命和愛,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 丫形蘋果樹
- 針線有愛
- 小刺猬的那根豇豆
- 唏哩呼嚕當大俠
- 籠中鳥
- 選擇伴侶就是選擇后半生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