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查字典logo
當前位置:查字典>>在線翻譯>>法國“漢文書庫”主創:讓人享受漢學文化

法國“漢文書庫”主創:讓人享受漢學文化

  導語:外語教育網小編特編輯整理了法語輔導資料,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更多法語學習免費資料,敬請關注本站。

  一直以來,我們都無比關注著法國文化,其實在這方六角土地上,也有很多法國人同樣關注著中國文化,甚至比我們很多人要更關注。例如,法國美文出版社2010年開始出版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文獻,并將這一系列雙語圖書命名為“漢文書庫”,《滬江專訪》記者此次就有幸采訪到了“漢文書庫”的三位主創人員,和《滬江專訪》記者一起來了解他們的創立初衷以及其中的艱辛路程吧。

  嘉賓:法國“漢文書庫”主創人員

  “漢文書庫”叢書協調人、出版專家 瑪麗-何塞•杜普女士(Marie-José d'Hoop)

  法國漢學家、法國法蘭西院士 程艾蘭女士(Anne Cheng)

  法國巴黎高等實踐研究院研究導師 馬克•卡利諾斯基先生(Marc Kalinowski)

  法國的“中華書局”

  三位主創人員一落座,就拿出一本有著深藍色封面的小冊子,鄭重地介紹起來,里面匯集的是目前“漢文書庫”所有出版書籍的摘錄。明明才薄薄一本,掂量著卻覺分量頗重,似乎感受得到譯者和編者為之所付出過的光陰和心血。

  這些書籍的出版社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Belles Lettres,中文譯名為“美文出版社”。從最初創立到如今,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書香歷史。每一個出版社大致都會有自己主要的出版方向,在這百年來,Belles Lettres始終致力于出版在各個學科領域中標志著人們知識進步的著作。

  其中,較為有名的是法國大學叢書(又稱“Budé”叢書),已經出版了八百多本書,包括了從古代直到公元六世紀中期的所有希臘文和拉丁文文獻,并且加以更新,還附上新的法語對照譯文、導論、簡介、注釋和批注。按照同樣嚴謹的出版原則,美文出版社還出版了其它的雙語叢書,收集了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獻和一些簡單的翻譯作品,這些文獻往往從未出版過,此次出版還配上了一些導言和注解以幫助人們理解。

  從2010年起,美文出版社延續之前雙語叢書的做法,開始出版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文獻,命名為Bibliothèque Chinoise,即“漢文書庫”。在提到這套叢書時,主編之一馬克•卡利諾斯基將其比喻為法國的“中華書局”,或者“商務印書館”等,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歷史悠久,并且以出版經典古籍類書籍聞名。

  偏向“漢文書庫”,而不是“中文書庫”

  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文獻何其之多,在這浩瀚書海中,如何選擇可進行出版的書籍呢?出版的頻率又如何設置?“漢文書庫”叢書協調人瑪麗-何塞•杜普女士回答道:“這一系列至今已經出版了12本書,目前是以一年四本書的速度。其實也沒有計劃過具體的進度,只是盡己可能地去努力。選題會由主編程艾蘭女士和馬克•卡利諾斯基先生及教授們進行討論,再一起決定,主要還是中國傳統經典著作,比如《法言》(Maîtres Mots)、《論衡》(Balance des discours)、《管子•心術篇》(Écrits de Maître Guan: Les Quatre traités de l'Art de l'esprit)、 《古詩十九首》(Dix Neuf poèmes anciens)等。”

  那么,為什么不考慮出版中國的現當代文學?馬克認為,在法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相關書籍已經有很多,很多人可能看過就算了。但是愿意購買古籍類書籍的讀者,一定會去認真“讀”書,而不只是“看”書。程艾蘭女士也補充道,Bibliothèque Chinoise偏向的是“漢文書庫”,而不是“中文書庫”,雖然這兩個說法看上去沒什么區別,但這意味著,其更多的是面向能代表中國古典文學的作品,而并非所有中文作品,這也與美文出版社的雙語叢書出版原則相一致。而出版“漢文書庫”系列,對現代法國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能通過這些書去好好了解中國文化,學習中國文學,并由此接觸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思想。

  法國唯一帶有原創注釋的漢文書籍

  和我們所熟知的雙語書籍一樣,“漢文書庫”系列叢書有背景介紹、簡介、導論、對照譯文,還有非常詳細的注釋和批注,以幫助讀者更好理解。但有一點不同的是,據主創人員說,這些都是屬于譯者的原創,而不是隨便東拼西湊來的。目前,“漢文書庫”是法國唯一帶有原創注釋的漢文書籍,由此可以看出,這一系列的叢書對于譯者會有很高的要求,包括中文水平、漢學知識、觸類旁通的敏感程度等等。程艾蘭女士說道,每一本書都要耗費譯者好些年的功夫,甚至畢生精力和心血。所以,在“漢文書庫”三位主創看來,這一系列不僅僅是“書”,也是多位譯者關于“漢學”的研究。

  如果按照出版界普遍的看法,這一類的書籍會顯得有些陽春白雪,無法像暢銷書那樣可以有效果明顯的喜人銷量。從瑪麗-何塞•杜普女士口中,我們得知“漢文書庫”系列的每本書籍一次只會印刷出版一千冊,但在他們眼中,銷量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能夠讓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享受這一場閱讀體驗,這才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初衷。

  對漢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法蘭西人

  長久以來,法國都被稱為是“歐洲的漢學中心”。追根溯源,大概可以探究到17世紀,歐洲開啟了近代之門,大范圍直接接觸到東方文明。到了19世紀初,法國的耶穌會士在西方的來華的傳教士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更多的法國知識分子開始接觸到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后來就涌現出許多影響世界漢學界的著名漢學家。

  法蘭西民族性格中這樣一種對于文化的崇拜觀念根深蒂固,從他們保護自己文化的堅貞態度中可窺見一斑,所以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國家,許多法國知識分子都充滿了向往。到了現代,法國人對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興趣也依然不減,所以“漢文書庫”會有它的一批忠實擁躉。程艾蘭女士說,“漢文書庫”系列的譯者包括教授、漢學研究者及社會學家等,但是讀者并不僅限于學者,而是所有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并樂于去了解的人。

  在如今的互聯網數據時代,身為紙質出版社的Belles Lettres,并不認為互聯網會影響大家的學術研究熱情,相反,他們也同樣看重互聯網的力量。美文出版社有自己的官方網站(www.lesbelleslettres.com),所有出版書籍的目錄陳列其中,像一個小型圖書館,讓網友能清晰快速地了解和跟進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信息。

  反觀國人自己對于“漢學”的關注程度,則令人感到一定的差距。在一次大學講座中,有學生向“漢文書庫”主創人員提問:“您覺得如今研究漢學有什么用處?”當時,程艾蘭女士稍帶無奈地說:“嘿,小伙子,這些悠久的燦爛文化,難道不是屬于你們自己的嗎?”

  在法國,“漢文書庫”系列書籍自面世以來,收到的盡為正面評價。三位主創人員此次來訪中國,不僅希望能有學術討論、大學講座分享等交流機會,同時也希望能讓擁有這些文化的主人體會到正有多少人因為中國的文化而驚艷不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wyc

網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