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范文6篇
家風是永生伴隨的家產(chǎn),從小看大,好家風讓我們自立,以榜為樣,好家風讓我們自信,聚少成多,好家風讓我們自強。下面是查字典網(wǎng)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篇1】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
讀完《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兩本書,深深為25位英模黨員的家風事跡所感動,也為24個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責任、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清風傳家》中的25位英模黨員,有科學家,有醫(yī)生,有軍人,有老師,有干部,職業(yè)不同、領域相異,家風確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好家風應有的特質(zhì)。
對黨忠誠。“我是黨的干部,就應該聽從組織的召喚,到艱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張富清在事跡被報道后,仍在考慮著要怎么更多回報黨、國家和人民。“我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熱愛黨,熱愛黨的事業(yè),我愿意為這人類最偉大的力量貢獻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時付出我的生命”!吳良鏞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
熱愛祖國。“愿將一生獻宏謀。”在氫彈之父于敏的家,愛國是不變的主題。“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心中,國家事業(yè)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國需要,我無論如何都要回來。”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用生命證明了“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一心為民。鐘南山、張伯禮、顧方舟醫(yī)者仁心護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銘暄教書育人為國育才,朱彥夫、李保國、謝高華投身于脫貧攻堅致力于讓鄉(xiāng)親們富起來,......,他們無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學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嚴以律己。25位英模對自己嚴格,對家人“苛刻”。張富清為家人立規(guī),前人不搭“捷徑”,后備莫求“沾光”。在郭明義看來,房子可以不寬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榮始終堅持“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在葉聰?shù)募依铮媲鍐尾辉O限多多益善,負面清單很明確:不能做的事情絕不能碰。韋昌進面對老戰(zhàn)友的請求,情感歸情感,原則歸原則,作風的口子決不能開。
淡泊名利。冷靜看待貢獻,清醒面對榮譽。于敏只將自己看作科研事業(yè)的“千萬分之一”。孫家棟評價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顧方舟說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顆小小的糖丸”。吳文俊看清名利“不為獲獎而工作,應為工作而獲獎”。樊錦詩告誡兒子“人不是為物質(zhì)、為金錢而活的”。
精神傳家。好家風需要代際傳承。英模們的好家風,都是以“精神”為載體,既繼承祖輩,也傳承后輩,一代一代傳一代。《嚴以治家》中的24個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風的,比如,楊玲玲的母親一直教育她“我們吃的是公家的飯,要好好地為黨工作”,易軍的父親曾因為一句黨風不好的話用飯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著紅色家風的傳統(tǒng),......。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家風被拋在腦后,貪念戰(zhàn)勝了理智,“物質(zhì)”占了上風,一家人、整族人被壞家風所裹挾,奔向不歸的迷途。可見,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最后,再讓我們重溫一下25位英模黨員的名字:于敏、孫家棟、張富清、黃旭華、鐘南山、吳文俊、顧方舟、程開甲、于漪、高銘暄、麥賢得、張伯禮、王有德、王繼才、朱彥夫、李保國、高德榮、樊錦詩、吳良鏞、韋昌進、葉聰、張飚、郭明義、謝高華、黃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們學習,見賢思齊、修身治家,樹立傳承良好家風。
【篇2】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
——讀《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家風建設讀本心得體會
家風是一個家族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世代的言傳身教,從而形成的屬于家族特有的優(yōu)良風氣,它體現(xiàn)著祖輩對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記錄著來自遠古的信仰。好的家風,能讓一個人終身受益,讓一個家族經(jīng)久不衰,讓一個單位欣欣向榮,讓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近日,我通過學習由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宣傳部編著的修身齊家——《清風傳家》和鏡鑒警示——《嚴以治家》讀本,認真領會“注重家風建設,引導黨員、干部修身律己、廉潔齊家,培養(yǎng)現(xiàn)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內(nèi)涵,收獲頗豐。讀本通過深入挖掘25位英模黨員在家風建設方面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風建設的表率;通過深刻剖析近年查處的24個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墮落與家風不正之間的深層關聯(lián),家風敗壞的危害及根源,教育黨員干部以案為鑒,過好家庭關、親情關。
修身,好家風塑造堅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訓中寫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家訓中則寫道:“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jīng)學,訓之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如此十許年,志趣自成。”可見,不同家族或許有著不同的家風、家訓,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風、好家訓的熏陶下長大的孩子,會繼承先輩的意志,或敦厚純善,或勇敢剛毅。好家風是他們刻進血脈的強大的信仰力量,將指引他們向上向善,永遠堅定正直,立于不敗。
齊家,好家風共建文明和諧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道德養(yǎng)成的起點,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風是家庭幸福、年輕人積極向上、老人老有所養(yǎng),下一代健康成長的基石。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強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焦裕祿制定的“熱愛勞動、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三條家風,成為了焦家人的信條,更將“焦裕祿精神”投射到每一個人的心里,激勵了眾多的后來人。從一家有好家風到家家有好家風,形成家庭成員相親相愛、鄰里之間和睦團結的氛圍,進而抵制歪風邪氣,共建風清氣正的社會。
興國,好家風奠基民族偉大復興。家風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還關系到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富強。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強,民族才能旺。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中堅力量,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則更不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關系著人心向背,關系著黨的生死存亡,更關系著社會穩(wěn)定、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黨員領導干部的良好家風能夠為社會樹立正面的榜樣,反之,則會損壞黨和國家的聲譽。
《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將黨員的家風建設寫進了黨內(nèi)規(guī)范,旨在以家風建設推動黨風政風建設。作為一名黨員,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進一步嚴格要求身邊人。讓清風傳家,清風傳萬家,清風傳遍神州華夏,形成家風好,社風正,黨風清,國風優(yōu)的強大合力,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篇3】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jīng)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jīng)風霜而本色依舊。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舊,同時還要注重家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強調(diào):“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近日,我通過學習由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宣傳部編著的修身齊家——《清風傳家》和鏡鑒警示——《嚴以治家》讀本,深受觸動,深刻感受到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感“家風”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風貌,在一個家庭長期延續(xù)過程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讀本中的25位英模黨員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見賢思齊、做家風建設的表率;24個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墮落與家風不正之間的深層關聯(lián),家風敗壞的危害及根源,教育黨員干部以案為鑒,過好家庭關、親情關。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風的重大意義,家風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還關系到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富強。家風是一種德行傳承,更是關系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的根本風氣。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強,民族才能旺。
從小看大,好家風讓我們自立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風,是歷代家族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中國歷來重視家教和門風,注重家風的締造與傳承。世上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得益于每一個良好家風家教的滋養(yǎng),要通過言傳身教影響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風春雨潤物般滲透到子孫后代的血脈之中,作為一生恪守的信條。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張富清,告誡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藥是國家全額報銷的,每一粒都要“專藥專用”,不能假公濟私。鐘南山父親鐘世藩是知名的兒科專家,鐘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的兒子鐘惟德是泌尿外科專家,曾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一家三代人,秉承著仁心仁術醫(yī)家風范,傳承著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仁者家風,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們的家風之所以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就是因為他們注重家風的傳承,讓自己的子孫后代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林則徐曾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由此可見,任何金山銀山,都不如好家風,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傳!
以榜為樣,好家風讓我們自信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以德傳家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他們身上,家國同重,親人與國人都是摯愛。人是鋼,家是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無不是把家庭作為“煉鋼爐”,練就過硬的紅色家風,對子孫后代進行家風的歷練,體現(xiàn)了老革命家的人間大愛,這正是新時代我們需要大力弘揚的一種時代精神。比如,毛澤東立下的“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親情規(guī)矩”三原則;周恩來告誡侄女,不搞特殊化,我們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兒子不當干部當工人,用“德”字貫穿朱家家風。習仲勛對于紅色家風的言傳身教稱得上是典范,值得我們效仿和學習。2001年10月15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因公務繁忙而缺席父親習仲勛的88歲壽辰。當女兒讀完習近平的拜壽信,習仲勛告訴在場的人:“還是以工作為重,以國家大事為重。”習仲勛以革命家的風范將共產(chǎn)黨人的無私奉獻和中國人傳統(tǒng)的家教融為一體,并以自己的身體力行,教誨子女做一個純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焦裕祿制定“熱愛勞動、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條家風,讓焦家人個個生活簡樸,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壘,讓焦門家風歷久彌新。
聚少成多,好家風讓我們自強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道德養(yǎng)成的起點,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承擔黨和國家的使命,家風好壞事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一項重要工作,事關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全局。“一個家風正的家庭,是一個好故事;十個家風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成千上萬個家風正家庭,就能鑄就一個強大的祖國,迸發(fā)處無堅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黨員領導干部的良好家風能夠為社會樹立正面的榜樣,是建設發(fā)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會損壞黨和國家的聲譽,破壞黨群干群關系,使黨風受到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黨內(nèi)紀律的形式對黨員的家風建設進行了規(guī)范。《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高校的黨員領導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下,要推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自覺自發(fā)注重家風建設,以身作則,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同時,要發(fā)揮黨、政府和學校的引領和引導作用,注重營造家庭、家教、家風的良好外部環(huán)境建設,多管齊下,形成家風建設的強大合力,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篇4】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
按照上級要求,《清風傳家》《嚴以治家》讀本下發(fā)后,我單位立刻組織學習,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每個黨員通過借閱的形式,自學《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并撰寫心得體會,從正面典型中汲取經(jīng)驗做法,從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訓,切實從思想認識層面樹立正確觀念。在提高自身認識和素質(zhì)的同時,注重督促家庭成員加強學習,通過樹立良好家風來規(guī)范家人行為。
二是身體力行,抓好家風建設。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同時,將正確的思路付諸實踐,通過嚴以律己給家人樹立榜樣,通過嚴格要求,規(guī)范家人行為,時刻關注家人思想動態(tài),做到時刻警醒,防微杜漸。
三是立足長遠,做到嚴以治家。好的家風都是從嚴入手,從小抓起,要求每個黨員都要以這次學習為契機,抓緊抓好三觀建設,從點滴小事嚴格要求入手,從規(guī)范家人行為準則入手,做到治家嚴謹,清風自來。
【篇5】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
家風是永生伴隨的家產(chǎn)
家風是一家血脈的傳承,更是永生伴隨的家產(chǎn)。鐘南山一家三代行醫(yī),鐘南山的父親鐘世藩是知名兒科專家,鐘南山是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的兒子鐘惟德是泌尿外科專家。一家三代人,秉承著仁心仁術的醫(yī)家風范,傳承著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仁者家風,不斷耕耘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正是鐘家人不服輸?shù)男愿窈晚斕炝⒌氐娘L骨,在家風中代代相傳,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時代楷模黃大年從小就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將愛國報國的種子深埋心中,“祖國高于一切”的愛國家風驅(qū)使他作別康河的水草,歸來做祖國的棟梁。在歸國短短七年的時間里透支自己,也要報效祖國。雖然黃大年的外孫沒有直接接受過他的教育,但相信黃大年“家國萬里心所系”的精神已經(jīng)融入子孫的血液中,成為了一個家族的品格。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個個成器,一個方面有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父母有遠見、家風正,有重讀書、輕享受的風氣,有做學問的榜樣和方法,有走正道的鞭策,有擇配偶的眼光。這套家風叫學問種子,土壤合適了就會開花結果,代代出人才。可以說,家風是一個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動產(chǎn),有了它,我們才能不卑不亢,順遂時不忘形,逆境時不怯懦,成為我們行走世間永生伴隨的家產(chǎn)。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正所謂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若每個家庭都秉承良好家風,則國家的政治風氣必將一身清。
江南錢家之所以人才輩出,不僅因為錢氏家族作為吳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訓,更是得益于錢家人在1925年將其家訓作出的重要修訂,此次修訂將家訓改為四個部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正是這樣的修訂,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鮮明的家國意識情懷融入世代相傳的家訓中,才為祖國培養(yǎng)了如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鐘書等國之脊梁。
97歲的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一生都將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堅守,融為一個家族的品格,成為幾代人自然而然的事。在解放戰(zhàn)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卻將功績塵封60多年。戰(zhàn)爭結束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卻主動請纓,響應黨的號召,奮斗在偏遠艱苦的來鳳縣。為避免和同患高血壓的大兒子混用藥品,他每次吃完藥后都把藥鎖起來,只因他的藥是公費保障的,每一粒都要“專藥專用”,不能假公濟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靠自己,莫求“沾光”是張富清給全家立下的規(guī)矩。“他從來沒有專門給我們講過什么大道理,但他對待事業(yè)、對待生活、對待名利的方式,通過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他不需要說什么,我們自然就知道該做什么,覺得都是理所應當?shù)氖隆?rdquo;小兒子張健全說。正是老英雄這冰霜氣骨玉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張家?guī)状说谋痉肿粤ⅰ?/p>
這些優(yōu)秀的家訓、家風,是滋養(yǎng)今人和后代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涵養(yǎng)家風、建設美好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從敬姜“匡子過失,教以法理”,到張英教育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再到曾國藩告誡兄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無不表明個人德性的生長有賴于家庭倫理的滋養(yǎng)。從中華家訓中吸取智慧養(yǎng)分,才會讓社會這個“大家庭”更和諧、更美好。而只有當每個小家庭都將實現(xiàn)建設好、傳承好小家庭的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才能匯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這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時代的使命。
【篇6】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
讀完《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兩本書,深深為25位英模黨員的家風事跡所感動,也為24個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更加深刻理解了: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政治責任、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清風傳家》中的25位英模黨員,有科學家,有醫(yī)生,有軍人,有老師,有干部,職業(yè)不同、領域相異,家風確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好家風應有的特質(zhì)。
對黨忠誠。“我是黨的干部,就應該聽從組織的召喚,到艱苦的地方去。”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張富清在事跡被報道后,仍在考慮著要怎么更多回報黨、國家和人民。“我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熱愛黨,熱愛黨的事業(yè),我愿意為這人類最偉大的力量貢獻出我的全部理想,不惜在必要時付出我的生命”!吳良鏞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
熱愛祖國。“愿將一生獻宏謀。”在氫彈之父于敏的家,愛國是不變的主題。“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在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心中,國家事業(yè)第一位,家庭第二位,自己第三位。“祖國需要,我無論如何都要回來。”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用生命證明了“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一心為民。鐘南山、張伯禮、顧方舟醫(yī)者仁心護佑人民生命健康,于漪、高銘暄教書育人為國育才,朱彥夫、李保國、謝高華投身于脫貧攻堅致力于讓鄉(xiāng)親們富起來,......,他們無愧于“人民英雄”“人民科學家”“人民教育家”“人民楷模”“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
嚴以律己。25位英模對自己嚴格,對家人“苛刻”。張富清為家人立規(guī),前人不搭“捷徑”,后備莫求“沾光”。在郭明義看來,房子可以不寬敞,但心一定要敞亮。高德榮始終堅持“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在葉聰?shù)募依铮媲鍐尾辉O限多多益善,負面清單很明確:不能做的事情絕不能碰。韋昌進面對老戰(zhàn)友的請求,情感歸情感,原則歸原則,作風的口子決不能開。
淡泊名利。冷靜看待貢獻,清醒面對榮譽。于敏只將自己看作科研事業(yè)的“千萬分之一”。孫家棟評價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顧方舟說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顆小小的糖丸”。吳文俊看清名利“不為獲獎而工作,應為工作而獲獎”。樊錦詩告誡兒子“人不是為物質(zhì)、為金錢而活的”。
精神傳家。好家風需要代際傳承。英模們的好家風,都是以“精神”為載體,既繼承祖輩,也傳承后輩,一代一代傳一代。《嚴以治家》中的24個反面典型家庭,起初也是有良好家風的,比如,楊玲玲的母親一直教育她“我們吃的是公家的飯,要好好地為黨工作”,易軍的父親曾因為一句黨風不好的話用飯碗砸醒他,云光中家原本有著紅色家風的傳統(tǒng),......。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家風被拋在腦后,貪念戰(zhàn)勝了理智,“物質(zhì)”占了上風,一家人、整族人被壞家風所裹挾,奔向不歸的迷途。可見,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最后,再讓我們重溫一下25位英模黨員的名字:于敏、孫家棟、張富清、黃旭華、鐘南山、吳文俊、顧方舟、程開甲、于漪、高銘暄、麥賢得、張伯禮、王有德、王繼才、朱彥夫、李保國、高德榮、樊錦詩、吳良鏞、韋昌進、葉聰、張飚、郭明義、謝高華、黃大年。向英模致敬,向他(她)們學習,見賢思齊、修身治家,樹立傳承良好家風。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yōu)質(zhì)的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wǎng)站。
【2021年清風傳家嚴以治家個人心得體會范文6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入黨申請書2021最新版1500字 入黨申請書2021最新版 下一篇: 關于校園環(huán)境保護的演講稿 保護環(huán)境共建綠色校園演講稿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jié)日古詩
- 春節(jié)古詩
- 元宵節(jié)古詩
- 清明節(jié)古詩
- 端午節(jié)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jié)古詩
- 重陽節(jié)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xiāng)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jīng)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jīng)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jīng)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zhàn)奇略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jīng)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jīng)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jīng)
-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
- 水經(jīng)注
- 農(nóng)桑輯要
- 文昌孝經(jīng)
- 六祖壇經(jīng)
- 地藏經(jīng)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guī)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jīng)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xù)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 難經(jīng)
- 千金方
- 奇經(jīng)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jīng)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jīng)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jīng)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xù)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心經(jīng)
- 法華經(jīng)
- 華嚴經(jīng)
- 楞伽經(jīng)
- 無量壽經(jīng)
- 圓覺經(jīng)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jīng)
- 黃庭經(jīng)
- 文子
- 太玄經(jīng)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