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觀后感 電影革命者心得感悟
革命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命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為了大家學習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革命者觀后感 電影革命者心得感悟內容,以供參考,一起來看看!
革命者觀后感
《革命者》當影視作品要塑造歷史偉人的時候,很容易陷入一種“刻板印象”中,這就好比我們腦海里的李大釗一直就是印在歷史課本里的戴著眼鏡留著胡子正襟危坐的黑白畫像中的人物,旁邊短短幾句話,李大釗,字守常,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而《革命者》屬實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兩個小時中,仿佛真的穿梭回那個時空,真真正正地接觸到了有血有肉的李大釗。
影片使用非線性敘事的方法,從李大釗先生絞刑前38小時開始展開敘事,多次閃回,通過不同人的視角,慢慢勾勒出李大釗先生生前的革命之路,也塑造出一個豐富立體的“革命者”形象。
現在我們看來,李大釗先生是一位革命先烈、歷史偉人。但那個時候的他,日常生活中的他是北大教授,也是丈夫、父親,是坐在街邊和陳獨秀吃小籠包的人,是先擦擦手再拿新書的文人。他一生都在讀書、學習,致力于傳播馬克思主義,他知道只有先從思想上獨立起來、強大起來,才能救中國,所以他見到小孩子都問一句:“讀過書嗎?會寫字嗎?將來想做什么?”
單靠一張嘴,一根筆桿子,真的能說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革命隊伍中嗎?當每次李大釗帶領民眾抗議、爭奪主權,鏡頭掃過群眾的時候,我都在想,或許群眾們并不只是聽大釗先生喊喊口號,而是或多或少都和李大釗先生有過接觸,了解他的為人,除了想要爭奪自己的權益,也是真真正正被大釗先生的純粹和堅毅打動著。
比如賣報童阿晨,大釗先生吃早餐也隨手塞給他一根油條,跟他說“好好賺錢,將來讓妹妹也讀書”;比如給澡堂打雜的孤兒慶子,大釗先生在窗戶上寫下的“天”字,是他認識的第一個字;比如當年北大的學生們,坐在大釗先生的課堂里聽他讀書講課,也跟著大釗先生下地干活,收麥子割穗子,感受“人民”的力量。
電影通過不同人的視角、不同的事件,像拼圖一樣拼出一個鮮活的李大釗。而“革命者”形容的又不僅僅是李大釗,說的是也無數為中國民族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們。影片中有這么一個片段,當年在大眾澡堂和大釗先生相遇的小孩,如今已經加入革命隊伍,獄中相見,他飽含熱淚對李大釗先生說:“我現在是一名中共黨員了。”大釗先生緩緩抬起頭,只重復著那個字:“好,好。”
慶子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最后這段交流卻是神來之筆。大釗先生活了38歲,頭發還沒白就為了革命事業獻身,身處黑暗中卻面向著光,慶子代表的是千千萬后來追隨大釗先生腳步的革命者們,他們繼續投身于共產黨的建設中,而“我現在是一名中共黨員了”短短一句話的力量,讓大釗先生能夠懷著希望和力量赴死。
實際上,我腦海里有關主旋律電影的回憶,大多都是幾十個人坐在班級里,拿出兩節自習課的時間“完成任務”式觀影。但近幾年的主旋律電影制作越來越用心,《革命者》除了講述故事,電影的光影、鏡頭都極富詩意,比如監獄中的一個鏡頭,在即將赴死的最后時刻,李大釗從容地坐在椅子上,緩緩地轉過身,昏暗的牢籠中打下一束光,落在大釗先生身上,將開頭的“背黑暗而向光明”做了直接的影像化表達,張頌文飾演的大釗先生此時眼神中的不屈和從容也著實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李大釗從容地坐在椅子上,緩緩地轉過身,昏暗的牢籠中打下一束光,落在大釗先生身上,將開頭的“背黑暗而向光明”做了直接的影像化表達,張頌文飾演的大釗先生此時眼神中的不屈和從容也著實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再比如講述蔣介石反革命政變的一段,京劇的鼓點配合鏡頭的閃回,將整個事件講述的干脆又利落,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蔣介石形象。電影逐漸擺脫塑造刻板的人物,我們也在逐漸擺脫對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以前并不愛學歷史,我沒辦法把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重大歷史事件一一對應,即使畫了無數遍的時間軸我也很難了解到那些年代、那些先輩們到底經歷了什么。僅靠課本上的文字、幾張黑白照片去了解歷史總是略顯單薄。不過看完革命者,突然體會到或許隨手翻過歷史書的某一頁,隨筆畫的書上的某一句“重點”,就是曾經那些人的一生。透過屏幕,我仿佛能夠觸摸到百年前的那段歷史,也更愿意重新再仔仔細細地翻開書看看那一字一句到底是怎么描寫的這些人物,更愿意去了解他們經歷的人生,或許這也是影像的魅力所在。
民國是一個黑暗腐朽的時代,而民國浪漫的地方在于有那么一群人心中始終有光明,有解放中國的理想,民國浪漫再有那么一批能夠撕破黑暗的革命者。最近改編版的《錯位時空》到處都能聽到,“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這句歌詞大概就是我觀影之后的心情。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大道理不要講太多,用魯迅的一句話來總結:“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最近改編版的《錯位時空》到處都能聽到,“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這句歌詞大概就是我觀影之后的心情。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大道理不要講太多,用魯迅的一句話來總結:“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革命者觀后感
有一些青少年,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但對這紅色的七月無法感恩,甚至心有排斥,說,天天都在講建黨建黨,簡直煩透了。還要寫紅色電影觀后感,痛苦,無聊。
是啊,要說趣味,這一百年的歷史,哪里比得上仙俠劇、青春偶像劇來得輕松快樂好消遣?
沒有感受過失去,便無法明白所擁有的珍貴。
電影《革命者》的成功之一,是在講一個人的故事中,通過穿插更多的故事,小心翼翼地揭開一點時代的傷疤,讓我們感受曾經的那段“即將失去”。
12歲的報童阿晨,曾經與李大釗共進早餐。街頭小方桌,坐著的是傳道的李先生,站著的是年少的徐阿晨。在關于“你長大了想干什么”的對話中,完成了一次理想與少年的交接。然而在光影交錯間,隨著鏡頭的切換,阿晨被醉酒的白俄暴徒槍殺在街頭。曾經盛滿理想的胸口,此時迸發出鮮血,染紅了觀影人的眼:年輕的理想被擊碎,隨著生命消逝,少年阿晨再也到不了他夢想中的明天。而這何止是一個報童的死亡啊?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說:“今天被殺的是徐阿晨,但如果仍然保持沉默,不久以后,輪到的就可能是我們。”
國土幾乎淪陷,尊嚴慘遭踐踏。試想,如果沒有后來革命者帶領民眾揭竿而起,沒有前赴后繼英雄們的流血犧牲,沒有代代中華兒女的守護和建設,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中國人,到底姓甚名誰,寄誰籬下,過著什么樣的日子?
騾馬死了,獲賠百元;工人倒下,獲陪三十。
人,活得不如一匹騾子有價值,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如果沒有人去改變,也可能成為今天社會的真實,你我生活的現實。
面對著這樣的“幾近失去”,我們,是否更應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
革命者觀后感
從電影的手法和表現力來講,《革命者》也不失為一部優秀之作。
首先是獨特的敘事方式。
《革命者》看似敘事散亂跳躍,實則有明暗兩條線索。
一條明線是李大釗的監禁與赴死。影片從李大釗就義前的36小時開始倒計時,順敘講了他在監獄中受到的逼供、刑虐、被營救而拒絕,與監獄外張作霖、蔣介石對他的判斷和判決相呼應。這條明線,敘事上來講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但如果單講這個過程,影片的內容難免空洞單一。
因此,影片又穿插了一條暗線:李大釗作為革命者的經歷、與各方人物的關系,經由他在獄中的回憶而串接在一起,鋪陳出一幅熱血沸騰、蕩氣回腸的浩瀚畫卷。這畫卷中不僅有李大釗的人生,更有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以及時代中英杰們的身影:陳獨秀、毛澤東、張學良……
在與這些人的故事中,既有李大釗視角的英杰形象,也有英杰視角的李大釗印象。不同視角的回憶交織在一起,觀眾略一走神便容易產生時空紊亂,覺得電影不知所云——而這恰恰也是這部影片會獲得一些差評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高級的鏡頭運用。
影片開頭,墓碑上因大雨沖刷而流下的紅色油漆,象征了那個灰蒙蒙的時代中英雄的鮮血,在強烈的色彩對比和畫面沖擊中,奠定了本片基調:悲壯而熱烈。
郊外,黑暗中礦燈密密匝匝聚集閃爍,僨張著團結的力量,象征著“星星之火,必將燎原”。
那列充滿殺戮氣息的反動列車在駛向工人們的時候,攝影鏡頭被特意放置于鐵軌中間仰拍,列車從鏡頭上方輾壓而過,為觀眾制造出一種仿若自身也被輾壓的極度壓抑的痛感。
李大釗多處場景中使用“吶喊”鏡頭,呼應了他作為“叫醒中國的第一隊人”的先覺先知者身份。
李大釗身處絞刑架下喊話“相信”,鏡頭切換出來自四面八方的回應,有學生,有工人,有農民,有知識分子,有街頭商人,代表了各行各業民眾的覺醒,讓觀眾也在鏗鏘有力的呼聲中不由自主地相信未來,相信光明。
李大釗赴死前的蓬頭矍鑠,與他曾經跟家人在一起的整潔溫馨畫面交替,襯出李大釗舍棄幸福只身求死以喚醒民眾的獻身精神。
影片結束時,導演用濾鏡呈現妻子納鞋底的歲月靜好,丈夫歸來的美滿幸福——但觀眾心里卻明白,這歸來已成奢望,這美滿只是幻覺,便更添了“英雄胡不歸”的悲愴。
當然還有演員們的出色表演。
主角李大釗的文人氣質、革命熱血、演講激情,救助傷者時的憐憫悲憤,與同志相處時的真誠,與家人相處時的溫情,英勇赴死時的淡然堅毅,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都被張頌文老師拿捏得恰到好處,少一分則羸弱,多一分則浮夸,讓人剛好相信這就是真實的李大釗。
李易峰很好地呈現了一個意氣風發、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青年毛澤東。
彭昱暢扮演的16歲張學良,尚未脫稚氣,恰青年意氣,處于父親的軍閥作風和革命者的英勇為民影響下,幾許迷茫,幾多思索,對那一個時期的他來說,剛剛好。
秦昊飾演的陳獨秀,鏡頭不多,用樓上撒傳單被捕的沖動,與李大釗的穩重和謀略形成對比,個性鮮明。
就連向有爭議的佟麗婭,也在結尾時貢獻了令人驚喜的演技,在久等丈夫不至的悲苦中,輕輕放出一個含淚的微笑,那是對丈夫事業的全力支持,更是對他許下的莊嚴承諾:她會帶著孩子們好好活下去,替他好好看一看他所預言的美好世界。
這世界,終會,如你所愿。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革命者觀后感 電影革命者心得感悟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持續關注“查字典”。
上一篇: 入黨志愿書2021最新版填寫 入黨志愿書填寫模板 下一篇: 學生健康教育國旗下講話稿范文三篇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