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 最新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范文
立德樹人的意思是培養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下面是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1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心立德 奉獻樹人》。
20_年,我從學校走進學校,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學生涯,這三尺講臺和我接下了不解之緣。彈指一揮間,20_年的歲月就在繪聲繪色的講課中,就在埋頭批改作業的筆尖下,就在上課鈴與下課鈴的交替聲中滑過,生活因教師這一陽光下最美麗的職業而精彩。
《左傳》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立德樹人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夯實了教師,立德樹人的基礎—愛心。
冰心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臺,我正為實現這一切而努力著,我們帶著一顆為學生的愛心走上講臺,學生犯錯誤了,老師與之談心,有難處了,老師幫助解決,我們不斷地向學生“提醒幸福”,而學生也不斷地讓我們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顆愛心,才會有一張笑臉。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給學生一張笑臉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給學生一張微笑的臉,會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知道怎樣去笑看世界,笑對人生。微笑著,欣賞學生做伯樂,給其成功感;微笑著,鼓勵學生,做幫手,助其自信感,微笑著,寬容學生,做彌勒,育其責任感!笑臉下才有欣賞,才有鼓勵,才有寬容,才有愛。
因為有了愛,地更闊,天更藍;因為有了愛,花更艷,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愛,將激勵著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艱苦跋涉,用熱血和汗水去澆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愛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陽! 甘愿吃苦,樂于奉獻,不斷進取的教師精神,鑄成了教師立德樹人的核心—奉獻。
在講臺上,我們成了孩子們眼中的百科書和指南針,我們能體會到最溫暖的春風和情感,能體會到世上最真最純的友愛。在每次的“教師節”的時候,我都會收到一些學生送來的賀卡,里面寫著“老師好”就這么小小一句問候,或者學生的一個微笑,我就會感到很幸福、很快樂。這種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學生的物質回報,而在于教書育人本身所帶來無窮的樂趣,以及桃李芬芳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是兩袖清風,囊中羞澀。雖說我們不具備金錢的富有,但我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誰能像我們一樣,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美麗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就能撥動一個個美妙的心弦,就能帶給他們無限歡樂!
我們是教師,就要奉獻,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時刻不忘責任,一心想著事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為了學生能共同進步,促膝談心;為了學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時間與精力!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從事著“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一腔熱血溫故土,四季甘霖潤嘉禾”,我無悔我的選擇。“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終有一天,我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光斑斕里放歌”。 我們的奉獻應該是赤誠的奉獻、無私的奉獻、崇高的奉獻。
我們的奉獻像火把,是無怨無悔的燃燒,是至死不渝的真情。
我們的奉獻像一泓清泉,是長年的流淌,是不計名利的付出。
桃花開了又謝了,燕子去了又來了,學生來了又走了,我依然堅守在這兒,守著我們的樂士,守著我們的精神家園。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日子就這樣過著,平凡卻不平淡。一切都好像沒有變,唯一變化的是我日益衰老的容顏,與之沉淀的,是我依舊年輕不變的情懷!
愛心立德,奉獻樹人,將使我們教師擁有充實的人生,我相信,當我們離開這三尺講臺時,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2
立德樹人,是我國現階段教育方針的新觀點,也是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的體現,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民間有這樣的格言“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谷是糧食的總代表,一年之中,重要的是抓好糧食生產,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不違農時,在一個幾千年來以農耕為主的國家,民以食為天,樹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林木的生長期較長,種上樹苗,一年一年長成小樹,再長成大樹,一片片樹木,要長成森林,最起碼也得十來年時間;人是高等動物,人的成長有個過程,由嬰幼兒到童年,少年,18歲后成為公民,由青年到中年、壯年,60歲以后進入老年,由古稀到髦耋,能活到期頤的百歲老人就稱得起上壽了。人的道德素養,品格氣質,學識才藝,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遺傳基因有一定關系,但主要是后天在接受教育中獲得的,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獲得,不斷進步,不斷形成的,“百年大計,教育奠基;百年樹人,教育為本;樹人大計,德育為先。”德,道德,德行,是人生的信仰,理想和追求,是個人對國家,民族,集體,社會和他人的態度與行為。立德就是要確立做人的基本原則,基本品行,符合傳統的道德要求,自己的言行合符社會公德準則《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孔穎達 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圣德立于上代,惠澤被于無窮。”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但歸納起來,在歷史典籍里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豐富,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發展。
如何看待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五大基本要素呢?從五大要素的關系看,它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大廈的根基,也可以說是道德大廈的支柱。從基本內涵來看,“仁”主要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互相尊重和互相愛護的情感,是世間萬物共生、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一種道德規范;“義”是超越自我、正視現實、仗義公道的做人態度;“禮”是建立人際關系、社會秩序的一種標準和規則;“智”是人認識自己、了解社會、解決矛盾、處理問題的眼光和能力;“信”是人們交往和處事的道德準則。“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我們要很好遵循的、最重要的五種社會道德規范。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各種組合的比較來看,“仁、義、禮、智、信”是人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和主要品行,在道德建設中具有基礎地位。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產生、發展的歷史來看,“仁、義、禮、智、信”在中華民族道德建設的長河中具有本源地位。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林林總總、豐富多彩的龐大體系來看,“仁、義、禮、智、信”具有主導地位。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廣泛性、深遠性影響來看,“仁、義、禮、智、信”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育人,首先是教育培養學生如何做人,“仁、義、禮、智、信” 是人們應該履行的基本義務和主要品行,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這些年學校教育受升學考試制度的制約,重知識,重分數,德育教育有所忽視;加之獨生子女的比例大,家庭經濟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學生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風氣相對減弱,網絡傳媒的負面影響,奢侈浪費,貪圖物質享受,自我中心,缺乏文明禮貌等等不良現象,處處可見,大學里混時間,混文憑,學習浮躁,能力低下,出社會就業難。
立德,立志,立言,成人后才能為國家,為民族立功。成為德才雙馨的時代新人。
立德樹人,從學校的課程開設上,要加強德育教育,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教師要發揮正能量,言傳身教;二要把學生從過重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讓傳統的美德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提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著力培養學生三愛思想,首先是愛學習,這是學生的本分,踏踏實實地學習文化知識,學習本領;愛勞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在勞動中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作風,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愛祖國是人的基本德行,有國才有家,愛國主義教育要講求實效,不圖形式,不走過場。
立德樹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學校的基本任務,在深化教育改革中應當有效地研究和貫徹落實這個方針,讓樹人的偉大事業取得卓實的成效!立德樹人是民族振興的基礎,是華夏未來的希望!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3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很榮幸,在第_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作為教師代表在這里演講,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立德樹人,同心共筑中國夢!
愛人者,人恒愛之。今天我的演講將圍繞愛的主旋律展開闡述!
是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特別是,自從走上這個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教師,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愛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紐帶作用是有多么的重要。有愛便有德,立德樹人 ,是一名老師的使命與責任。
還記得六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顯得那么的局促和緊張。但講臺下那五十多雙眼睛所傳遞的好奇、信任與敬佩,讓我暗暗地松了口氣。然而他們很快發現了我的友善,對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戲。對此,我怒不可遏,將他們狠狠地訓斥一頓。從此以后,課堂紀律明顯好轉,但我也發現,孩子們眼中的光芒在漸漸泯滅。我的心不禁顫動起來,是不是我做錯了?這時一位老教師及時解開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訴我,其實孩子們并不是真的想搗亂,而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師對他的注意。他還給了我一劑“靈丹妙藥”——“愛心”,七年以來,我時時刻刻都在用心詮釋這兩個字的真諦,用我的愛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學生。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深深懂得,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們要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這種“愛”源于高尚的師德,這種“愛”意味著無私的奉獻,這種愛是穩固的、深厚的,這種愛能超越一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說的就是教師教育學生的首要目的是傳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識技能。要把學生教育成為一個愛他人,愛社會的人,是不是讓學生背背日常行為規范?或者多上幾節思想品德課?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只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愛心的學生。
中國夢,教師情,我有夢,我有情,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明白在21世紀的今天,我需要肩負起立德樹人,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大使命!
以上就是小編收錄的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演講稿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上一篇: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總結三篇 下一篇: 時代模范黃文秀事跡給我的感悟寫作素材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a>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