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范文(最新3篇)
7月18日18時至21日0時,鄭州出現罕見持續強降水天氣過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對河南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下面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范文(最新3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1
以下是針對某縣抗洪救災工作做出的工作簡報:
7月18日、24日,鎮巴縣連續遭受兩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短短2小時內降雨量達200mm以上,全縣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群眾房屋倒塌嚴重,交通、通訊全部中斷,損失十分慘重。災情發生后,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快速反應,緊急行動,把抗洪救災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率先垂范,奮力搶險救災,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第一、率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
面對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縣上領導坐陣指揮,科學調度,果斷決策,親臨一線組織指揮干群搶險救災。災情發生后,縣委書記楊彥生立即召開全縣防汛搶險工作緊急會議,通報當前防汛形勢,研究部署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并多次到防汛的險重地點查看汛情。縣上成立9個抗洪救災工作組,由縣委、縣政府領導擔任組長,分別負責城鄉安全隱患排查、水電路訊暢通、治理內澇和清除淤泥疏通管道、災民安置、醫療救助及疫情防控、災情普查等工作,全力以赴抗洪救災。縣上抽調千名干部由縣級領導帶隊組成24個抗洪救災工作指導組分赴各鄉鎮搶險救災。縣委緊急下發了《關于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在抗擊特大洪災中創先爭優的通知》,號召各級領導干部率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率先深入災情險情最重的地方幫助排危除險,率先深入困難最大的群眾當中傳遞黨的關懷和愛心。同時要全天候堅守,掌握了解雨情、汛情、災情,靠前指揮調度。
7月18日,第一次災害發生時,在縣上帶班值班的縣委書記楊彥生,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代斌,副縣長李明華迅速行動,密切關注雨情、汛情、災情,先后深入涇洋鎮、3道翻板閘、城區各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地段靠前指揮,落實排危除險措施,指導搶險救災,收集上報全縣災情。縣委副書記、縣長趙勇健根據全縣汛情,及時督促水利、民政等部門調運儲備防汛救災物資,全力搞好抗洪救災應急保障。7月18日,縣人大主任程正銀連夜趕赴小洋鎮查看防洪河堤,指導抗洪救災。政協主席周宗佑第一時間趕往聯系鄉鎮黎壩鄉指導抗洪救災,安撫災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鄭永濤積極指導電力、電信等部門制定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24日凌晨城區一度停電,他帶領搶修人員冒雨摸黑搶修一小時,恢復了供電。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朱曉玲在7.24洪澇災害發生時,組織帶領通訊組、廣電局第一時間深入一線,抓拍第一手資料,及時向外發布。
公安局全員出動,24小時不間斷在城區進行巡邏,發布最新汛情,確保了關鍵時期社會大局穩定。7月19日,赤南水庫出現險情,鄉黨委書記童世宏帶領鄉上干部20余人組成搶險隊徒步淌過齊腰深的水到水庫指導搶險,轉移群眾1800名。鹽場鎮奎星村黨支部書記王三蘭關鍵時刻沖在前,她第一時間組織帶領30余名村民轉移群眾,搶救財產,安撫受災群眾。碾子鎮蓮花村店子坪組組長、預備黨員湯仁霞,冒著傾盆大雨,及時勸撤熊仁兵、熊仁才兩家7口人提早撤離,避免了后來發生的600多立方的泥石流的襲擊,確保了人員安全。
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2
一、普降大暴雨,防汛抗災形勢嚴竣
7月8日,我鎮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雨勢尤為嚴重,不到24小時,各圩口就出現了嚴重險情,農作物大面積受澇。鎮防指立刻啟動防汛抗災救災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將防汛救災人員安排到位,各圩口設立防汛抗災指揮所。
(一)降雨時間集中、強度大
13日,安慶的降雨量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就達到了272毫米,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賽口緊鄰安慶降雨量十分集中,據縣氣象局賽口雨點站記錄共降水403.4毫米,我鎮境內河線長,萬畝圩口金煉圩、龍賽圩內澇十分嚴重。
(二)內河水位高,防汛壓力大
連日來的強降雨,內河水位不斷上漲,全鎮所有圩口均超警戒水位,防汛形勢十分嚴竣。7月9日起,在防汛抗災第一線的干部和普通民工日夜堅守在堤段,吃住在圩口。
(三)農業受災重,經濟損失大
由于連日暴雨,內河水位持續上漲,導致周邊農作物大面積受災,截止14日上午8時,初步統計農作物受澇面積65568畝。其中水稻絕收面積36100畝,棉花絕收面積2588畝;倒塌民房79間,涉及32農戶。
二、全鎮上下緊急行動,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災
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確保防汛抗災責任到位。
13日召開全鎮防汛救災緊急工作會議,鎮黨委書記李菁強調當前全鎮上下要把防汛抗災救災工作放在首位。并指出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責任要更加明確;二是紀律要更加嚴明;三要措施要更加有力;四是安全要更加確保;五是工作要更加統籌安排好。
二是緊急安排部署,全面開展防汛抗災。
7月9日,我鎮六個防汛抗災指揮所全部進駐各自防段,嚴防死守,確保不潰圩、不出人命、群眾財產不受大損失。鎮防指主要領導加強上堤督查力度,推進防汛抗災工作有序開展。在督查中,鎮長范結友反復強調,一是各圩口指揮所在思想上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二是要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在行動上要確保圩口人員安全,同時要配備好搶險人員和安排好防汛器材,切實做好群眾轉移預案,要統籌好圩口水費等工作;三是要嚴肅紀律,責任到人。并做好防汛工作記錄。
三是搞好科學調度,積極組織排澇抗災。
鎮防指堅持24小時值班調度,確保險情及時排除。同時,針對各圩口內澇嚴重,立即啟動賽口鎮防汛排澇應急響應,啟動員所有機泵,堅持24小時排澇,全力搶救受災農作物。農技部門盡力做好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指導,切實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是全力組織受災群眾安全轉移。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防指《關于啟動防汛II級應急響應的命令》,鎮防指要求各村(社區)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落實群眾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尤其是五保戶、低保戶住房情況,要做好排查登記,督促危房內群眾迅速轉移。同時,要全力督促在防電、防雷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住所的群眾立即轉移。截止目前,及時將倒房的群眾近100人妥善安置。
五是切實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鎮防指針對各指揮所情況形成緊急調度機制,迅速制定賽口鎮防汛緊急應對預案。同時,以賽口社區為主,成立了由50名青年黨員組成的應急搶險隊伍,一旦發生險情,能夠快速地調度有效力量到最需要的地方,確保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3
7月18日、24日,鎮巴縣連續遭受兩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短短2小時內降雨量達200mm以上,全縣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群眾房屋倒塌嚴重,交通、通訊全部中斷,損失十分慘重。災情發生后,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快速反應,緊急行動,把抗洪救災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率先垂范,奮力搶險救災,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第一、率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
面對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縣上領導坐陣指揮,科學調度,果斷決策,親臨一線組織指揮干群搶險救災。災情發生后,縣委書記楊彥生立即召開全縣防汛搶險工作緊急會議,通報當前防汛形勢,研究部署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并多次到防汛的險重地點查看汛情。縣上成立9個抗洪救災工作組,由縣委、縣政府領導擔任組長,分別負責城鄉安全隱患排查、水電路訊暢通、治理內澇和清除淤泥疏通管道、災民安置、醫療救助及疫情防控、災情普查等工作,全力以赴抗洪救災。縣上抽調千名干部由縣級領導帶隊組成24個抗洪救災工作指導組分赴各鄉鎮搶險救災。縣委緊急下發了《關于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在抗擊特大洪災中創先爭優的通知》,號召各級領導干部率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率先深入災情險情最重的地方幫助排危除險,率先深入困難最大的群眾當中傳遞黨的關懷和愛心。同時要全天候堅守,掌握了解雨情、汛情、災情,靠前指揮調度。
7月18日,第一次災害發生時,在縣上帶班值班的縣委書記楊彥生,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代斌,副縣長李明華迅速行動,密切關注雨情、汛情、災情,先后深入涇洋鎮、3道翻板閘、城區各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地段靠前指揮,落實排危除險措施,指導搶險救災,收集上報全縣災情。縣委副書記、縣長趙勇健根據全縣汛情,及時督促水利、民政等部門調運儲備防汛救災物資,全力搞好抗洪救災應急保障。7月18日,縣人大主任程正銀連夜趕赴小洋鎮查看防洪河堤,指導抗洪救災。政協主席周宗佑第一時間趕往聯系鄉鎮黎壩鄉指導抗洪救災,安撫災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鄭永濤積極指導電力、電信等部門制定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24日凌晨城區一度停電,他帶領搶修人員冒雨摸黑搶修一小時,恢復了供電。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朱曉玲在7.24洪澇災害發生時,組織帶領通訊組、廣電局第一時間深入一線,抓拍第一手資料,及時向外發布。
公安局全員出動,24小時不間斷在城區進行巡邏,發布最新汛情,確保了關鍵時期社會大局穩定。7月19日,赤南水庫出現險情,鄉黨委書記童世宏帶領鄉上干部20余人組成搶險隊徒步淌過齊腰深的水到水庫指導搶險,轉移群眾1800名。鹽場鎮奎星村黨支部書記王三蘭關鍵時刻沖在前,她第一時間組織帶領30余名村民轉移群眾,搶救財產,安撫受災群眾。碾子鎮蓮花村店子坪組組長、預備黨員湯仁霞,冒著傾盆大雨,及時勸撤熊仁兵、熊仁才兩家7口人提早撤離,避免了后來發生的600多立方的泥石流的襲擊,確保了人員安全。
第二、率先深入災區排危除險
災情就是命令,各級黨組織不等不靠,迅速組織力量深入鄉鎮、村組、農戶,查災救災,排危除險。縣委副書記樊強23日下午得知涇洋鎮龐家壩小組等3處低洼地帶可能出現內澇危險,迅速帶領相關人員冒著傾盆大雨前往,現場果斷決策,把200余名群眾提前撤離到了安全地帶。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程開耀生病住院,得知災情后,不顧醫生勸阻就出院,在電話指示組織部機關快速行動抗洪救災的'同時及時返回縣上,在210國道阻斷,無法通行的情況下,徒步趕赴受災最重的楊家河鄉、陳家灘鄉拉溪塘村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就地成立6個工作組,進行到戶查災統計,安置災民,慰問災民,緊急集中安置45名房屋全毀災民,就近就便、投親靠友安置災民374人。
18日,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代斌同志得知三號翻板閘排洪受阻后,實地查看,果斷處置,調來挖掘機撬開堵塞閘門,排除了隱患。次日又徒步幾十公里深入觀音鎮查災救災,途中不慎扭傷右腳,仍帶病工作。人大副主任譚啟九、政協副主席齊正旭快速反應,在災情出現后的最短時間內帶領工作組徒步奔赴碾子、興隆重災鄉鎮,查看災情,安撫群眾,把受災情況及時報回縣上。24日凌晨,縣委組織部干部檔案室進水,全體組工干部全力搶救,1608份干部檔案無一份受損。隨后又到險情最重、街道積水最深的馬王廟街,組織群眾撤離。面對驚慌失措的群眾,部領導帶領支部全體黨員,沉著應對,組成三支搶險突擊隊,摸黑踩著齊腰深的水,冒著生命危險,組織72戶285名群眾安全撤離,緊急搶救群眾財產價值30余萬元,片區無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縣交通、公路管理段調集大型機械裝備118臺次、技術人員180人,冒雨加班加點清除210國道、鎮簡路、鎮碾路等主干線公路垮方滑坡151處4.5萬方;赤南鄉廟子壩村4戶18名群眾被洪水圍困,鄉長毛忠誠帶領9名干部火速趕往現場,面對被洪水團團包圍的房屋和不斷上漲的河水,他立即組織青壯人員采取手拉手的方式接近圍困人員,經過近半小時奮戰,18名被困群眾安全救出。
全縣通訊中斷后,縣電信公司副經理張偉親自帶隊,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突擊隊搶修通訊線路,忍饑挨餓在泥濘中連續戰斗10小時,終于搶通了全縣的固話線路。青水鄉郭坪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文在全鄉唯一通道被水沖毀后,不顧個人安危,翻山越嶺,爬山涉水65公里趕往縣城報災,為領導決策,科學施救贏得了時間。南關社區出現多處內澇,支部書記張俊福、主任周歡組織轄區青壯年緊急轉移群眾136人,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三、率先深入災民傳遞愛心
特大洪澇災害造成全縣11.2萬人受災,解決災民的生產生活成為各級黨組織的首要任務。18日晚,縣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在抗洪救災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緊急通知》,要求黨員干部自覺深入到災情險情最重的地方,妥善安置災民,確保災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就醫,做到哪里災情最重,哪里工作最艱苦、哪里群眾最需要,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真正體現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縣民政局黨組織積極籌措救災物資,累計向受災鄉鎮緊急下撥救災糧2.5萬公斤,救災資金200萬元,發放棉被2420床,帳篷216頂,方便面500件,礦泉水300件。縣委組織部支部按照縣上的統一部署,迅速深入包村扶貧單位興隆鎮開展抗洪救災工作,為受災戶送去資金1.8萬元,對7戶房屋垮塌戶和62戶重災戶進行了慰問。24日,縣委組織部再次組織3名干部由部領導帶隊深入興隆鎮指導查災救災工作,安撫慰問受災群眾。縣林業局黨員毛永斌不顧自家房屋進水,與妻子女兒一道為鄰家80多歲的老人清理屋內淤泥,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干部形象。目前,全縣134個縣級部門單位分別深入所聯系的鄉鎮、村開展傳遞愛心,結對共建活動,共慰問受災群眾3315戶,提供幫扶資金132.6萬元,建立幫扶對子2292對,有力推動了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范文(最新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查字典范文網持續為您提供優質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查字典。
【2021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防汛救災工作簡報范文(最新3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大決戰電視劇觀后感600字 觀《大決戰》歷史革命劇心得體會 下一篇: 網絡安全宣傳工作開展情況 網絡安全宣傳工作總結匯報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