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最新3篇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掬水月在手》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1924-)傳奇的人生, 很多人在她身上也看到了“弱德之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1
葉嘉瑩說自己“好為人師”,因為急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詩詞里的好處告訴別人。
她閱讀涉獵廣泛。中國的、外國的,文學的、心理學的,經典的、暢銷的,她都看。
受聘于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20年間,葉嘉瑩幾乎每天開車經過西南海邊大道。大道右邊是高高的森林,左邊是住宅區,越過住宅區,是廣闊無邊的太平洋。退休之后,只要從中國講學回來,她仍每天風雨無阻地在這條路上往返,去亞洲圖書館看書、研究、撰寫新的論著。除了午飯時分到休息室吃自帶的三明治和水果,她要待到圖書館關門才離開。
她在海外查著英文字典教書,英文提高了,就去聽西方人的課,借西方文學理論的書。她發現西方文學理論中有的說法與中國傳統詩論有暗合之處。
葉嘉瑩指出:中國傳統文論, 需要以西方的新理論來補足和擴展。
她講心與物相感的關系,是中國傳統詩詞的“比興”,是西方現象學所說的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她講秦觀填詞的用字和內心的敏銳時,提出希利斯·米勒的觀點——不管小說的內容有多少不同,他總能在不同故事、情節和風格之中,找到作者的本源。她因此解釋用詞源于“真正心靈情感的本質”。
談到溫庭筠的《菩薩蠻》,一句“懶起畫蛾眉”,她講杜荀鶴和杜甫的詩,也用西方學符號學的觀點解釋:“蛾眉”就是聯想軸上的一個語碼。因為“照鏡畫眉來做托喻,在中國文學已經形成一個傳統。可以喚起我們的聯想。你一看蛾眉,就能想到離騷中‘眾女嫉余之蛾眉兮’,想到李商隱《無題》里的‘長眉已能畫’。”
近些年,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本科時讀英文專業,然后去國外學西方理論。回國后,將這些理論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文化上。她覺得這不可取,必須先對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理論是荃,目的在魚。”
她創造了一個名詞“弱德之美”,詮釋中國古典詩詞美感特質的本質性。她說,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堅持,你還要有你自己的一種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這種品格才是弱德。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2
也許是因為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也許是因為流行了之后發現除了古人,當下的“偶像”極度稀缺,最近,一部講述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成為一時文化現象。讀過葉嘉瑩詩詞的人,并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數,但不妨礙這一代年輕人渴望接近她。96歲的葉嘉瑩,突然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電影只有120分鐘,拍攝過程卻累積了幾十位受訪者的百萬余字素材,同名衍生圖書《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的出版,可以算是彌補了影片篇幅有限的缺憾。
陳傳興想把一個女詩人的個人歷史、一段家國的近現代歷史、中國古詩詞的幾千年歷史,投射到同一個落點上。我相信每一種歷史都是真實的,但相伴發生的未必是完全的因果關系。所以,我更看重不同的人對葉嘉瑩的描述。“盲人摸象”并不一定是貶義詞,每一部分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除了“穿裙子的士”“詩的女兒”這些頭銜,她也是女兒、妻子、母親、學生、老師……如果說葉嘉瑩在古典詩詞上的成就如朗月當空,清輝萬里,那每位受訪者就仿佛江河湖海,分別映照出她的不同側面,她不是神,是一個鮮活靈動的人,波光粼粼,是謂月映千川。
詩人席慕蓉的朋友是葉嘉瑩在臺灣大學的學生,她與她由此結識。葉嘉瑩第一次見到席慕蓉,第一句話是:“我也是蒙古人(族)。”葉嘉瑩從未在任何作品里提過自己的族姓葉赫那拉,她的祖上雖然是旗人,居住在葉赫水畔,卻本屬蒙古族土默特部。
無論回到中國,還是回到北京,回鄉——這個千百年中國詩人的關鍵詞,也貫穿了葉嘉瑩大半生的念想。在她快80歲的時候,一個秋天,席慕蓉陪著她去葉赫(現吉林省梨樹縣葉赫鎮)尋找祖先的故鄉。
葉赫古城遺址如今只是一片高出來的土堆,陪同的一個熱心人先行跑上去探路,回頭說,葉老師您不用上來了,上面什么都沒有,就是片玉米地。葉嘉瑩還是繼續往上走,日已西斜,秋天的紅玉米掛在那里,紫紅的穗子垂下來,風一吹,發出陣陣沙沙的聲響。
葉嘉瑩站著看了一會兒,轉過頭說:“這不就是《詩經·黍離》中描繪的景象嗎?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我現在的心情和詩里說得一模一樣。”
快80歲的葉嘉瑩,是他們家族第一個回到葉赫水畔的人,她還找到了三千年前特地為她寫的詩。3年后,81歲的她又想去看蒙古高原,席慕蓉陪著她又出發了。在海拉爾,葉嘉瑩口占的第一首絕句是:“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飄零敢自傷。已是故家平毀后,卻來萬里覓原鄉。”
葉嘉瑩是他們家里唯一一個在一百年、甚至三百年里,回到土默特蒙古高原的族人。她跟席慕蓉說,她在北京的家已經沒有了,可是到了蒙古高原,天穹低處盡吾鄉,突然之間,人就打開了。
有時候我想,如果人生是電影,就能在不順遂的時候黑屏,出一行小字“某年以后”,把悲傷快進到煙消云散。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又說,詩人有兩種: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葉嘉瑩大概屬于后者。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是葉嘉瑩在南開大學時的助手。她記得,有一次葉嘉瑩在國家圖書館講女性詞的時候,談到法國作家法郎士寫過一本《紅百合花》,書里說一個女子如果出生在一個比較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后的生活也比較甜蜜,到30歲的時候連一場大病都沒有生過,那么,注定她對人生的認識是膚淺的。
當花間詞的作者用女性口吻表達男性的陰柔一面時,葉嘉瑩在一個被壓抑的環境里半生飄零,站在高原之上說“余年老去始能狂”,這個場景,讓人想起蘇東坡、辛棄疾。在訪談中,葉嘉瑩和她的學生,也會反復提到《人間詞話》里的那句話,“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在這本訪談集中,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這幾十個人的記憶中,葉嘉瑩都是以一個獨立個體存在的,她與家人的親密關系只存在于她自己的口述中。難得有人提到她先生,還說的是“她的先生很不講理,她自己這么精彩的一個人,竟然都可以忍下來”。
1971年的夏天,文化史學者鄭培凱在哈佛大學學習,經常去哈佛燕京圖書館找各種各樣的善本,經常碰到葉嘉瑩,“葉老師只要進了圖書館,就一整天不出來”。鄭培凱到香港后,創立香港城市大學的中國文化中心,曾請葉嘉瑩來擔任客座教授。讓他驚訝的是,葉嘉瑩竟然是一個人來的,還帶著個很大的箱子。就這樣,她一個人住了一個學期,那一年,她80多歲了。
離開香港前,鄭培凱去送行,一進門就看見她自己在那兒收拾行李。她把所有行李收拾在一個大箱子里,外面再用帶子綁起來,綁得非常好。她對鄭培凱說:“我都習慣了,旅行的時候都是這樣,都是自己做。”
葉嘉瑩有一個自創的概念——弱德之美,意思是要把內心的感情收起來,要有一種持守、一種道德,而這個道德是在被壓抑之中的,不能表達出來的。但“弱德”不是軟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仍有一種精神力量支持。
葉嘉瑩說過,有時候集大成的時代,比如西晉太康時期,正是質樸的五言詩在風格上將轉未轉的一個階段,卻沒出現一個可以集大成的天才,那是詩人對不起時代;有時候詩人很有才華,可是遇到的時代不是文學發展集大成的時代,比如江西詩派,那是時代對不起詩人。
從1924年至今的近百年間,是不是一個對得起葉嘉瑩的時代,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她一定是對得起時代的。
有一天,葉嘉瑩打電話給學生施淑儀,請她把自己夢中偶得的詩句用書法寫出來。那首詩是“換朱成碧余芳盡,變海為田夙愿休。總把春山掃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青春年華已經遠去,但還是要把眉黛掃成春山,那是無望中的希望。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3
很多人在她身上也看到了“弱德之美”。
“我是一個生來就屬于所謂‘弱者’的女性,我的一生可以說都是隨命運的撥弄和拋置。”她說,“但是我不跌倒,我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的路。”
2000年起,她開始在南開招收研究生。
她不喜歡麻煩別人。回國教書后,她在南開大學校園內獨自居住,不請保姆。一次起夜,她在衛生間滑倒,摔斷了鎖骨,怕影響秘書休息,她在地上躺了4個多小時,天亮才撥對方電話。
為了節省做飯的時間,她讓秘書可延濤買好速凍水餃,最多一次買了10斤。可延濤說,葉先生對學問的要求很嚴謹,但對生活的要求很低,特別是不愿意在吃飯穿衣這樣的瑣事上浪費時間。她的衣服好多都是二三十年前買的,很舊的衣服,她也從不舍得扔掉。有的破了洞,葉嘉瑩就自己拿針線把破處縫好。
沈祎記得,到葉先生家里拍攝時,她捧著飯碗大口吃餃子,但從沒有衣著隨意、不打扮不收拾的片刻。
一生里,她最看重“教師”的身份。直到91歲時,她還在家中給學生上課。她要求學生讀文獻原文,多背誦。對于不認真的學生,她會嚴厲地批評,語氣近乎呵斥。但學生如果刻苦認真,即使談詩談得笨拙可笑,她也寬容。
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學生鐘錦曾回憶,有一次同學們在課堂上各抒己見,一個年紀挺大的師兄說得完全不對路,旁人都聽不下去了,但他非常認真投入。一看葉嘉瑩,她用書把臉擋著,躲在后邊悄悄地笑。
只要血壓平穩,學生和朋友們傳來的郵件她會在晚飯后逐一回復。哪怕是收到群發的風光圖片,她也會一個手指敲打鍵盤,認真地回復“收到,謝謝”。
熱愛古典詩詞的陌生學生寫信或郵件給她,也能收到她的回應。
從物理系轉讀古代文學的學生考研失利,寫郵件給葉嘉瑩。葉嘉瑩用家里座機打電話給他,鼓勵他不要灰心。還有的學生沒奢望過回復,信里沒有留聯系方式,她便托秘書順著信件里的信息找到對方。
外出講座,她每次仍站著講兩三個小時,有學生發現,葉先生腿都腫了。
為了讓她有更好的講課、開會、研究的場所,一位海外學生提議修建一所學舍,就像古代的書院一樣。世界各地的學生開始響應。
“他們每個人都出資不菲。”陳洪回憶迦陵學舍的籌建,“若干學生聽說了就來了,有學生說所有家具都是我的,有的說所有電器我都負責了。他們都是十幾年前甚至三四十年前聽了葉先生的課。”
2015年,迦陵學舍落成。葉嘉瑩在海外講課的錄音、錄像以及研究資料裝在150個紙箱分批運回國,大小不一的舊行李箱上貼著注明“資料”的紙條。
這座中式四合院,東鄰南開現存最古老的建筑思源堂,西面是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的故居寧園。
《掬水月在手》紀錄片大部分場景在此拍攝。看過這部紀錄片,戴錦華直言,我們面對葉先生的詩和她本人會“失語”,“所有的語言都顯得丑陋”。
有觀眾想到了葉嘉瑩在臺北寫的一首詩,最后兩句“千年滄海遺珠淚,未許人箋錦瑟詩”。葉嘉瑩認為,李商隱詩歌凄美,不必因為沒人作出箋注引以為憾,而是根本無法箋注,因為詩中幽隱難言又深廣如海的寂寞,遠非箋注所能為力。“葉先生為文、為人里幽隱難言又深廣如海的寂寞,也是我們所難用語言表達的。”
“捧起一把水來,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離你很近但又離你很遠。我覺得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種‘距離’,在你的想象之間,可望而不可及。”葉嘉瑩這樣解釋“掬水月在手”。
一名學生體會過這種美。在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葉嘉瑩站在臺上講課,他站在距離葉先生十幾米的地方靜靜聽著。“她講的每句話你都能聽懂,詞里的美也能領略到,可就是覺得離葉先生那么遙遠。”
有人形容這種感覺,“月光很近,但月亮很遠。”
但葉嘉瑩只謙虛地說,我只是水中之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介紹的關于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最新3篇的相關內容希望為大家提供參考幫助,更多最新的勵志內容,請關注本網站。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觀后感最新3篇】相關推薦文章:
上一篇: 鄉鎮除隱患防事故交通安全整治攻堅戰工作總結 下一篇: 新時代教師素養修煉培訓體會 新世紀教師素養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