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3篇
百年黨史記載著我們黨從誕生、發展到壯大的苦難而輝煌的奮斗史,凝聚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智慧,是全體黨員干部的教科書,下面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3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1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心得體會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提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總體要求,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深刻啟示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發展百舸爭流的新時代,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中汲取豐富滋養,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向革命先烈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按照區委確定的“123456”發展戰略,埋頭苦干,奮勇爭先,做到學思踐悟,辦實事,開新局。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通過學習黨史,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經驗,自己在思想上要在錘煉政治意識、磨煉政治能力的政治洗禮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學思踐悟中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工作上要帶頭示范,在朋友交往中、鄰里關系中、人際關系中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按規則、按程序、按制度”辦事,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使每項工作都能“信得過”、“過得硬”。慎獨慎初,自警自省,樹立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通過學習黨史,從革命精神中汲取營養。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國共產黨自創建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僅創造了極大的物質財富,也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光榮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學黨史,既要不忘來時的路,更要走好前行的路。在實際工作中,要繼續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永葆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作為民族宗教戰線上的一員,要認真學習《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民族工作。按照“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的要求做好宗教工作,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推進宗教工作由治標向治本深化,采取措施把信教和不信教的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
三是要筑牢理想信念,擔當作為干好工作。越是深入學習黨史,就越能深刻感受到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信仰力量。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場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的精神磨礪。自己要克服工學矛盾,每天堅持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的規定書目外,還要學習習總書記在浙江的八八戰略等匯編資料,讀原著、悟原理,用理論指導實踐。開辦學習夜校、到紅色教育基地現場教學,抓好民宗局的黨史教育工作。強化對宗教界人士的黨史教育培訓,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活動,多深入到基層和宗教活動場所,了解情況,依法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四是要樹立為民意識,為群眾辦實事。通讀黨近百年的奮斗史建設史,感受新中國70年的波瀾壯闊,不難發現一部黨史、一部新中國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回顧中國近代史、黨的歷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之奮斗的歷史使命。自己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結合民族宗教工作,要積極給民族人士送書和法規政策,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事務,強化民族團結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敢于直面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多想辦法、少提要求,勇于擔當,奮力作為,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發揚三牛精神,為民辦實事。一方面結合自己幫扶的瀍西新街139號院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多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況,幫助社區盡早拿出具體符合群眾意愿的方案,盡早實施。另一方面開展是千百萬大走訪活動,多方開展實際調研,為區委開展的中心工作建言獻策。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2
“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
早春時節,春的生機與韻律已在神州大地涌動。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歷史,常讀常新。
“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發出鏗鏘有力的號召。
知黨史才能更加自覺牢記初心,明黨史才能更加堅定擔當使命。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認真學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即刻付諸行動:購買黨史書籍、查找文獻資料、交流心得體會……
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黨的歷史是我們黨、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富礦”。我們應該深挖這座“富礦”,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增強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績。
“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重視對歷史特別是自身歷史的學習和經驗的總結運用,善于從不斷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中找到前進方向和正確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抗戰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撰寫了《如何研究中共黨史》,號召全黨學習歷史、總結歷史。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回顧歷史中統一思想,把全黨全國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同志高度重視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總結,親自主持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和經驗教訓作出正確結論和科學總結,對于調動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秘書長張星星委員說。
“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政治自覺和深沉的歷史自覺,高度重視對黨的歷史的總結運用,把學習黨史提高到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強調“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追尋革命火種,賡續紅色血脈。
從延安寶塔山下的革命舊址,到太行深處的革命根據地;從于都河畔的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到大別山中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從甘肅高臺的西路軍紀念碑,到北京香山的革命紀念地……習總書記的“紅色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習總書記強調,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對此,河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代表表示,這為全黨認真總結黨的歷史、科學對待黨的歷史、重視學習黨的歷史、善于運用黨的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鄭大華委員說,它包含著黨的奮斗發展史、黨的理論創新史、黨的自身建設史等豐富內容,是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智慧結晶,具有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功能。認真學好黨史,有助于我們認清黨和國家發展的歷史方位,認清肩負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更深切地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靈魂深處汲取歷史智慧、激發奮進力量。
“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程恩富代表指出,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錨定前行的方向。“十四五”時期,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必須傳承好黨的優良傳統,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對風險和挑戰提前作出判斷和把握,同時凝心聚力辦好自己的事,增強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我們不僅可以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同時也能更好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趙國祥代表指出,習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歷史觀,就是要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寬廣的世界歷史視野和悠久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去考量,從而在國際風云變幻中把握世界大勢,找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使各項戰略策略更具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更加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更好地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從播撒革命火種的一葉扁舟,到領航復興偉業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學習和領會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走進歷史當中,認真學習黨史,重溫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偉大奮斗歷程。”程恩富代表表示,近代中國四分五裂、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均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之后,中國人民才有了主心骨,中華民族才有了堅強的領路人。
挽狂瀾于即倒,撐大廈于斷梁。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自覺擔負起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跨越驚濤駭浪、穿過激流險灘,鮮紅的黨旗上始終銘刻著“人民”二字。
習總書記強調:“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信仰的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從方志敏甘愿“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到“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從楊善洲“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到廖俊波“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立峰代表說,“縱觀古今,民心向背,決定存亡;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譜寫的壯麗史詩,充分證明她是人民的政黨,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自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信賴、擁護和支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井岡山的紅米飯、南瓜湯,滋養著革命的星星之火;880余萬人次,大小車輛141萬輛,糧食4.25億公斤……三大戰役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新中國成立后,在較短時間內鞍山鋼鐵廠、上海電機廠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小崗村的18名村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摁下的“紅手印”,見證了黨和人民的艱辛探索;經濟特區的“殺出一條血路來”,人民的力量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國上下團結一心、頑強奮斗,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充分彰顯了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與人民始終心心相印的堅定信念和深厚情懷。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王巍代表興奮地說。
百年華章鑄輝煌,嶄新偉業已開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薪火相傳書寫新篇章,銳意進取邁上新征程。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秀傳統和作風。百年大黨的偉大實踐帶給我們無窮的財富和力量。”安徽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代表說,深入學習黨史,就要從黨的偉大實踐中、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啟迪,繼承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把解決人民的急、難、愁、盼作為一切工作的著力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在當年黨中央“進京趕考”的出發地,習總書記這樣告誡全黨。
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是在一個世紀的風雨征程中,領導人民熔鑄鍛造了一系列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精神,由此去感召和凝聚最廣大群眾,形成強大的力量,不斷開拓進取。讓歷史告訴未來。歷史究竟憑借什么告訴未來?一憑經驗,二憑精神。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大我”而不惜犧牲“小我”,涌現出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座精神豐碑。合肥學院校長吳春梅委員認為,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我們能夠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而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偉大夢想之中,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百年黨史中還凝結著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和作風,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富有時代特征的革命精神。張星星委員表示,“廣大黨員干部應通過學習黨史,把革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干事創業、勇擔使命的強大精神動力”。
“習總書記多次提到方志敏及其崇高精神,激發了我探究其豐富內涵的熱情”。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周萌代表告訴記者,通過查閱黨史資料、實地調研等方式,對方志敏的光輝事跡和崇高精神有了深入認識,“在深入學習與不斷領悟中,我們方能找準自身的責任與擔當,汲取砥礪前行的不竭力量”。
“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生動地比喻。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堅定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
重溫歷史,是對初心的叩問。習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為堅守理想信念找到根基,把穩思想之舵、補足精神之鈣,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習總書記強調要‘樹立正確黨史觀’”。鄭大華委員表示,正確的黨史觀,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心懷“國之大者”,分清歷史的主流與支流。既要努力了解黨史的真相,也要從長的歷史視角來審視了解歷史的必然性,正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穿透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內改革發展重任,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只有加強黨史學習,才能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吳春梅委員表示,學史踐行,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為政協委員要堅持為國履職的使命和為民盡責的初心,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建言獻策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匯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讓歷史告訴未來。”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要立足崗位,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這是怎樣一種雄渾氣概與浩瀚視野,浸潤其中的既是對歷史的洞徹,又是對未來的自信。從歷史走向未來,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大黨恰是風華正茂!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承載14億中國人民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駛向光輝的彼岸。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3
習總書記說“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通過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的學習與總結,讓我對領悟黨的方針、堅定黨的信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牢記黨的理想信念,明確目標
我們黨一路走來,指引我們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即馬克思主義真理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理想。而有別于其他政治派別,中國共產黨不是因利益而結成的政黨,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組織起來的政黨,從嘉興南湖起航的小小紅船,到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無論處于逆境還是順境,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從未動搖,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我們黨建黨思想的核心內容,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和不斷取得新勝利的精神指引,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歷史必然。
二、牢記黨的實踐創造,啟迪智慧
回顧黨的歷史,總是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勇于推動自我革命,土地制度改革運動的發展和整黨運動的深入開展,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毛澤東思想的確立,更是貫穿著整個黨的歷史時期,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集中成果,成為被實踐證明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始終堅持真理、敢于正視問題、勇于刮骨療毒,正因如此,我們黨才能夠屢屢在危難之際絕處逢生、失誤之后撥亂反正,成為永遠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一時先進并不代表永遠先進,如果放松了自身建設,淡化了性質、迷失了方向、動搖了理想信念,這種政治上的先進性就會喪失,一切也就無從談起。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又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源不斷地為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正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經歷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社會主義在世界陷入低潮,然而社會主義的中國卻巋然屹立世界東方,我想這也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答案。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在我們依然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要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認識國情,更好地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地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三、牢記黨員的政治品格,擔當作為
習總書記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后繼、流血犧牲,為的、靠的是什么?我想,除了向著理想和最終目標奮進的決心,還有一代代的共產黨員堅定的政治品格,是每一位黨員入黨宣誓時的政治。“對黨忠誠”是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對黨忠誠”是具體的,在革命戰爭年代殺敵報國、嚴守秘密、視死如歸,是對黨忠誠,在建設和改革時期恪盡職守、敢于擔當、堅守本色,是對黨忠誠;“對黨忠誠”也是實踐的,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踐諾,自覺主動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勤懇努力工作。正是因為千千萬萬黨員干部對黨絕對忠誠,黨才有凝聚力、戰斗力,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戰勝各種困難,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這代共產黨人該怎樣把我們這一棒跑好,同時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我想,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習總書記說“歷史是的教科書”。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通過沉淀下來,以淡薄的心態進行黨史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會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內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做小我”把該擔當的歷史責任擔當起來,“成大我”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未來和理想前進。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查字典范文網持續為您提供優質文章,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查字典。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談心談話內容記錄3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1談心談話記錄內容一對一黨史 2021年黨員談心談話記錄內容范文
上一篇: 幼兒園師德師風自查報告2021年范文3篇 下一篇: 2021年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暑假安全教育課程觀后感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