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土地讀后感
《我愛這土地》是現代詩人艾青于1938年寫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下面是我愛這土地讀后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我愛這土地讀后感1
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時時彷徨是如何走到25歲的,為何我到現在才感悟到學習的重要性,挖掘到學習的樂趣。我感傷那流逝的年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緊握手中那寸寸光陰,不再讓它輕易逃跑。在品讀那一篇篇真摯感人的文章,我的心也在字里行間游走,我的靈魂為之一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家、詩人手中的不是筆,留下的不是那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他們內心的宣泄、情感的真實告白。
《我愛這土地》讓我讀懂了深藏艾青心中那份對祖國的愛是如此深沉,那份真摯的情感讓我感同身受,好象我就是艾青?;蛟S我貧瘠的語言難以表達我內心熱切的想法,可我要說的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詩人的語言魅力。這種魅力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深深地牽動著我全身的神經末梢,讓我忍不住淺吟低唱,讓我忍不住忘情地朗誦,更讓我忍不住淚眼婆娑。
這真摯的情啊!為何我手中的筆表達不出我內心沸騰不止的萬千思緒呢?我也許成不了作家、詩人,可我愿意成為他們忠實的讀者,與他們通過文本進行情感的交流,通過我的聲音、他們的文字來宣泄我那心中無法表達的思緒,是他們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在他們手中變成真摯的文字讓世人閱讀。我真想能和他們一樣能透過文字讓別人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是他們讓我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寫作,感受到華夏文字的魅力,讓我熱切地愛上了中國文字,心中從未有如此強烈的感覺,那對語言的熱愛。于是我瘋狂地書寫著,貪婪地汲取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放聲地歌唱著那一頁頁發自內心感人肺腑的文字。
我的心,哦!我那貧乏的語言,讓我痛苦,讓我壓抑,讓我不知如何去表達、釋放心中所想、所思。我那禁錮的筆如何才能毫無保留地釋放我的思想,我的吶喊?我真的想喊,我真的想唱,我真的想寫……我那草草而過的年華,我那碌碌無為的時光。現在你該覺醒了吧!你的心、你的靈魂都在喊:我們找到了歸宿—閱讀!忘情地讀,忘情地寫吧!你一定會沖破那天資愚笨的籠子,不是有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嘛!以前總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現在我真切地感受到是為了興趣,為了需要而去學習,就像吃飯、睡覺、如廁一樣的簡單自然。
我愛這土地讀后感2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作于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抗日戰爭初期,作者在這個時候高歌著的“土地”,正是象征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這首詩有著艾青特有的憂郁,正是這種憂郁產生了特殊的美。艾青的憂郁,源自民族的苦難,這里有深刻的憂患意識,有博大的歷史襟懷,有濃烈的愛國真情!
作者用一只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間,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一只小鳥是多么的脆弱,但在這國家興亡的時刻,它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磨難的鳥,它已經唱不出優美動聽的歌了,但它仍然歌唱,這是它用整個生命發出的聲音來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調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對象的描述,它們是:土地、河流、風、黎明。從四個歌唱對象前面的修飾詞語看來,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與下文鳥兒獻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這只鳥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自己愿為祖國獻出生命的情感。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從句式上看,用的是排比句,“暴風雨”、“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而下一句中的“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里的向往。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感情一步步深入。
第二節詩揭示了全詩的主旨,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大膽直白的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和對祖國的熾熱的心。最后兩句也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不僅是作者自己的心聲,更是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深沉”一詞也許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應的表達強度,于是,這后面緊跟的六個沉重的省略,似乎其中還有無盡的激情在涌動著,讓讀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全詩在這問答中達到高潮,將熾熱、真摯的愛國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這首詩作于國難當頭,山河淪亡的時代,詩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動人的力量,而詩人那種不斷轉折和強化的抒情方式,當然也是與充滿險阻坎坷的時代相吻合的。土地的黎明,黎明的大地,猶如母親欣慰的笑容一樣慈愛,寧靜,反襯前面三的沉重苦難,烘托出黎明的美妙及其魅力。這首詩中回蕩著憂郁的調子,郁積著深深的憂傷。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對土地愛的的執著、堅貞和頑強,更能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真摯的愛國情結。
我愛這土地讀后感3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讀著這情深意切的詩句,相信你的內心也一定會掀起情感的狂瀾,這是著名詩人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一詩中飽含熱淚唱給大地母親的贊美詩。
這首詩創作于一九三八年。當時,日寇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恣意肆虐,短短的時間,日本侵略軍就連續侵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艾青,這位忠貞不渝的愛國詩人,不僅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去,還用他如椽之筆傾訴自己對深重災難的祖國的摯愛,用壯麗的詩篇為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吹響了戰斗的號角。
在《我愛這土地》詩中,詩人采用象征手法,將自己化身為一只多情的鳥,含蓄而深切地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深情、對同胞的熱愛。詩中的這只鳥,沒有鸚鵡、白鷺俏麗的容顏,也沒有黃鸝、鷓鴣清脆的歌喉,但它有一顆深摯的愛國之心,有一腔濃烈的憂民之情。只要活著,它就要用嘶啞的喉嚨為土地、河流、風和黎明不懈地歌唱;死后,它也要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這一感人的形象,讓那泣血的杜鵑也遜色不少。
眾所周知,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曾經是那樣的美麗、富庶,它哺育了一代代炎黃子孫,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曾幾何時,日本侵略者的蹂躪讓它變得滿目瘡痍,這怎能不激起詩人滿腔的哀痛與無比的義憤。透過那嘶啞的喉嚨,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一個為拯救大地母親而奔走呼號的赤子之情。不管眼下的土地多么破碎沉淪,詩人的愛始終深摯執著,無怨無悔。他仍用嘶啞的歌聲去慰藉大地母親慘痛凄苦的心,去激發華夏兒女的義憤。詩人深知,這塊土地養育的兒女是不會屈服于一切外來侵略者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信念早已深深地鐫刻在大地兒女們的心中。
聽,悲憤的河流永遠洶涌著鯨波巨瀾,那是千千萬萬英雄兒女的響徹天宇的怒吼;聽,激怒的風無止息地吹刮,那是千千萬萬英雄兒女前仆后繼、奮不顧身的精神體現。詩人堅信:這塊災難深重的土地,在她的優秀兒女浴血奮戰抗爭之下,一定會重新煥發生機。詩人堅信:那無比溫柔的黎明已從林間邁著矯健的步伐走來!為了黎明到來、曙光朗照,詩人就如那只鳥兒一樣,毅然選擇奉獻自己戰斗犧牲。在我們心目中,這是一只偉大無私的鳥,在完成了歌唱的使命之后,含笑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并渴望連羽毛也一齊腐爛在土地里面。鳥兒對土地的癡情,正是革命者視死如歸的精神寫照和詩人為土地徹底奉獻的藝術體現。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詩,字字千鈞,聲震于耳,響遏行云。這是一位時代的吹號者用熱血譜成的千古絕唱,更是一位愛國詩人光輝燦爛的人生寫照。
以上就是小編為整理的我愛這土地讀后感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多多關注“查字典網”!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a>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