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精選5篇)
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全篇沒有道德說教,沒有強行歷史而歷史,它尊重歷史,它將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鮮明清晰。下面是查字典網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篇一
最近,一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制,由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承制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在各大平臺熱播并引發熱議。該片以1915-1921年的中國歷史為創作背景,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該片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探索中國前進方向時相遇、相知再到選擇不同前進方向的分別,演繹出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劇中有幾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便是引得觀眾嚎啕大哭的“陳延年、陳喬年英勇就義”的場景。導演運用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將兄弟二人過去與未來的命運疊加在一起,將遠渡重洋意氣風發的面孔和慷慨赴死大義凜然的面孔進行疊加,雖然場景由繁華的大街變為鮮血淋漓的刑場,但少年臉上的笑容和堅定讓我深受觸動。
第二個,是每一次新舊文化交鋒的場面。當陳獨秀帶著自己的《新青年》入職北大進行思想傳播時,守舊派代表辜鴻銘、黃侃等人對陳獨秀及《新青年》代表的革新派進行了強烈地抨擊和反對。原本我認為,革新派與守舊派可能會產生激烈的爭吵或爭斗。但令我意外的是,每一個學派的學者盡管各持不同觀點,但他們對于學派的爭論過程都保持著文人的高風峻節——沒有人身攻擊、沒有惡語相加,甚至在陳獨秀后期離開北大時大家共聚一堂,共赴前程,“一笑抿恩仇”。正是在北大這樣群英薈萃的地方,大家雖觀點不同但并不排斥,這樣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也是具有強大吸引力的。
第三個就是李大釗先生的夫人懷著身孕去北大給他送飯。李大釗先生的夫人趙紉蘭是李大釗先生長期從事革命活動的賢內助,是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在那段劇情中,夫人深知守常先生的理想和抱負,也深知自己不能成為先生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上的阻礙,便一直支持先生,使先生能夠不被家庭瑣事羈絆,一心為國。同樣作為女生,我深知女性需要獨自照料家庭的不易與所需要付出的勇氣,更何況在當時一個動蕩的年代,這令我對李大釗先生的妻子產生了深深的敬佩。
最后,令我動容的是劇中的青年學生。作為當時的青年人,他們是新文化運動的擁護者,是五四運動的主力軍,也是探索未來中國發展的先鋒。《新青年》率先進入北大時,是郭心剛、鄧中夏等學生全力擁護,與守舊派積極辯論,促進了新文化在北大的傳播;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是郭心剛、鄧中夏、趙世炎等學生成立學生組織,上街游行。一夜白發的郭心剛、為探索發展道路吃辣椒讀書的毛澤東……“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梁啟超的這句話,陳獨秀所描繪的少年,讓我們這代青年熱淚盈眶。
作為一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果的享有者,通過這部電視劇,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祖國這段偉大歷史,更加深刻地體驗了那些曾經探索我國未來發展道路先行者的艱難。同時,我內心滿懷熱血,我想,當今之中國是前人用血淚鑄就而成的,那未來之中國,也應該用我們自己的汗水來鑄造!當今中國盡管國力飛速提升,政治、經濟、科技、醫療等方面都走入世界前列,可仍有很多限制我們發展的因素——2019年中國香港暴亂,群眾民不聊生,恐懼、威脅等因素籠罩在中國香港這片天空。如今,國際形勢嚴峻,我國海外僑胞被外國人無故毆打、辱罵;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更是有人在意大利的大街上公然辱罵華人是“病毒”、“細菌”……作為中國人,我們怎能看著同胞受辱、受虐?可是除了憤怒,我們還能做什么?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魯迅先生的這一番話,放在任何時代都受用。如今的我們可能力量薄弱,可無數人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會如潮水般洶涌,將任何阻礙我們國家發展的因素統統消滅!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掉了毛發,穿上了西裝,滿嘴的英語,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個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著他們與眾不同的文明與精神,他們才會在心里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考試結束,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以此活動于社會,光陰虛度,學問毫無,這是自誤啊。”、“溫良不是溫順,更不是懦弱,溫良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同情,和人類智慧的力量。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有同情的力量,是因為我們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生活在一種心靈的生活里,這就是與洋人不同的地方。中國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種情感生活,是一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情感,是心靈的激情和人類之愛的情感。”在我看來,《覺醒年代》給我帶來的不僅是對歷史的認識,更是讓我們更好的靠近那個時代,讓我們在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中找到自己和放眼未來。可能在百年之后,我們現如今的努力和現如今的生活也會被作為作品展示給我們的后人,我們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啟蒙和思考呢?我們又能在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什么值得銘記的事情呢?
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篇二
看完覺醒年代,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盡管劇中這些事耳熟能詳,但是此劇是從細節入手,從日常生活入手,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這些歷史人物,鮮活生動,也更能直擊人心。
該劇以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為開端,展現了一眾革命先驅在泥濘的道路與黑暗的社會中摸索但前行不綴的故事,新文化運動、巴黎和會的失敗、五四運動等等歷史事件輪番上演,其中不僅對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誼刻畫細膩,更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人物群像,劇終以中共一大的召開為結尾,實在讓人感觸頗深且意猶未盡。
影片觸動我的幾個鏡頭,魯迅出場時的人血饅頭,魯迅背對著這樣的一副場景,不為所動。
陳獨秀和蔡元培一起去監獄接五四運動被捕的學生,學生拒絕出來,要坐穿牢底以死喚醒國人。陳獨秀李大釗看到天津灣外的流離失所的人民,窮困潦倒,破衣爛衫,孩子都快要被餓死,聽了一位參加過義和團的老人對政府對國家的控訴后,陳獨秀掩面大哭,李大釗也忍不住落淚,兩人相約建黨,并宣誓。最后一個就是陳延年陳喬年去法國勤工儉學,陳獨秀目送時的場景,一幕是延年喬年正裝衣著,昂首闊步前行,一幕是腳戴鐐銬,踏著血水,渾身傷痕累累,英勇就義。
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晚清政府的腐敗,各種勢力軍閥割據的殘民禍國,自鴉片戰爭后,中國迅速一落千丈,成為了當時很貧窮的國家,人民大眾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此時,由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先進的,愛國的知識分子,為追尋真理,探索一條能夠真正的救國救民的道路,漂洋過海,到處碰壁。但依舊不改初心,創辦報刊《新青年》來進行全民的思想啟蒙,開發民智。帶領以北大為核心的學生上街開展活動演講,領導學生進行五四愛國運動,喚醒了中國人民,喚醒了亞洲沉睡的雄獅。即使遭受北洋政府的關押拘留,但也無法阻礙他們為了喚醒民眾的行為,只有廣大的勞苦大眾自己站起來,為了自己發聲,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從根本上去對社會進行改造才是正確的實現民主、科學。
吾輩當自強,只有自己強,才能夠真正的享有專屬自己的權利,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祖國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我等應牢記歷史,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篇三
不得不說,我太喜歡一群人風華正茂,思想碰撞,各抒己見,探討國家政治和未來的樣子了,平時都沒有人和我探討,或者只是單向的難以碰撞共鳴,希望與更多人交朋友,一起交流。
一些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是愛國的,但是他們選擇的道路不一樣,每個人有值得贊同的地方,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
先說保皇派,辜鴻銘。他認為民主共和沒幾年國家反而不如有皇帝的時候好,所以應該復辟。這樣的想法當然不對,歷史已經證明了封建不對,時代不能倒著走。但是,他對中國精神的闡述,對中國文化的肯定,對外國文化的一些批判是有意義的。比如,他強調中國人謙遜溫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溫柔有力量。這些確實值得肯定。
對于道路的選擇,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一群人想法和保皇派不一樣,并且這群人每個人幾乎自成流派,各有各的創新點。封建不對,辛亥革命似乎也沒有救中國,但并不意味著民主共和達不到效果,所以封建就對了,一定還有其他新的道路,只是沒有找到。在此情況下,陳獨秀決定要先解放思想,二十年不談政治,思想啟蒙,開始創辦新青年。在思想啟蒙上,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他們意見是一致的。而對于政治道路,想法不一樣。李大釗是最先接觸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的。他游歷山川,發現百姓們過得苦不堪言,賣兒賣女,積難深重,思想啟蒙還是只停留在經營層,百姓根本沒有思想。他也不同意二十年不談政治,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也許是適合中國的道路,因為這條道路重視土地民生。胡適,在美國七八年,他覺得應該向美國學習。其實我能理解他的想法,他在美國親身經歷,那里生活得好,所以他想效仿美國不足為怪。但是,他太清高了,他實際瞧不起底層的工人百姓,虛偽好面子,對于國家大事畏畏縮縮,沒有血性,總想著退讓和溫和解決。根本原因就是他只想維護好自己的奶酪不被人動,甚至自己這一階層的奶酪多一點,至于底層才不管,典型的資本主義思想,自私的知識分子。不過,他曾反問李大釗,你們沒有去過俄國,憑什么覺得俄國的馬克思就一定適合中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李大釗沒有做出很好的回復,那時他自己也在摸索階段,當然,我們的領袖毛澤東后來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后話。
我想多一點篇幅講陳獨秀。他是一個靈魂人物,與兒子之間是相互成就。他反對孔子封建禮教三綱五常,不是全部反對,倡導民主科學,但是對兒子們的教育并沒有做到。陳延年推演了一個極端,信仰無政府主義,兩代人有了交鋒。陳延年說人與人之間是超越親情愛情的關系,稱呼陳獨秀先生,陳獨秀是生氣的,這表明陳獨秀高舉民主科學停留在思想上,民主自由究竟如何表現他也并沒有深究。兒子進了監獄,他破戒二十年不談政治,開始針砭時弊,他也開始關注無政府主義。敏銳的他覺得無政府主義不行,陳延年不聽,自己實驗,確實證明父親的遠見是對的。陳獨秀對兒子的影響深遠,一方面,陳延年哥倆學會了自立自強,堅毅愛國,寧折不彎,另一方面,陳延年看到父親國事家事難以兩全,提出六不原則一輩子不談戀愛。
雖然初期大家都是想愛國救國,但因為理念不同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胡適與陳獨秀李大釗分道揚鑣。矛盾最多的點在于五四運動。說到底,陳獨秀李大釗是關心百姓的,他們認為知識分子不單是在學術學問上有造詣,更是要用自己的能力改變社會,讓大家都好。中國之所以積貧積弱就是因為胡適太多。胡適說新青年讓北大生機盎然不好嗎?你們為什么要走極端,要斗爭!陳獨秀回答,我不要北大生機盎然,我要全中國生機盎然!
陳獨秀李大釗是思想家革命家,在尋求中國道路上功不可沒,高瞻遠矚,但是兩人的政治敏感度太低了,尤其李大釗,因此而犧牲。
我一直在想資產階級為什么在中國行不通,無產階級為什么可以,我的想法有三。一,經濟體制決定。資本需要原始積累,要和別人做生意貿易往來才有資本積累。但實際上中國幾千年經濟自給自足,外需很少,老百姓習慣了這樣生活,資本積累很難。二,除了貿易,資本積累還可以靠搶,圈地,殖民。但是中國在長期封建禮教統治下變得溫順聽話,早已沒有血性去搶和爭,思想愚昧。三,資本主義意味著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少數人掌握社會大部分財富,從而統治整個社會。但實際上中國國情是積貧積弱,農民工人國家一大部分都很窮,主要矛盾主要群體不解決,就無法根治中國。只改上層沒有用,要從下而上覺醒,進而形成徹底的革命力量。
總之,覺醒年代讓我感觸頗多。面對多次論文拒稿,讓我對讀博這條路有了動搖,未來的路怎么走,我也在思考探索。目前也只有實踐走下去吧。希望覺醒年代能讓我有動力,堅持不懈。我也堅信的,青年人不僅僅有思想,更要改變社會,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未來的路還很長。
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篇四
這兩天把《覺醒年代》看完了,真的讓自己收獲良多,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有了更深的認識。
從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解救處于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喚醒麻木不仁的國民意識,一群仁人志士踏上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就是這樣一群擁有崇高理想且意志堅定的革命先烈,在1921年建立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展作出壯烈犧牲,譜寫一段段后世銘記于心的革命史詩。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在北大開辦工人夜校,毛澤東和同學們邀請校工們參加學習,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教授先生在這里教工人們識字,給他們開民智,看著李大釗先生激情澎湃的講課,陳獨秀先生誨人不倦的教識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坐在地上教寫字,他們滿腔熱血的傳授、無私奉獻的付出只是為了打開工人的思想,宣傳教育,讓我們不做愚昧不知、目不識丁的工人。他們給工人階級打開思想新潮,為以后發動工人群眾,創造工人組織奠定基礎,讓工人階級起先鋒隊作用。
李大釗先生說:“一百年后的中國,他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如您所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人了。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化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正在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面執著努力!
《覺醒年代》讓我知道,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他們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政治抱負和民族意識。
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篇五
回想去年疫情期間,獨自在家關注疫情信息、每日報送班組員工個人行蹤,空閑時刷學習強國,觀看講述革命戰爭年代的電視劇,如今春回大地、國泰民安。覺得我們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真心不容易!
回顧近代史,我們黨帶領這個國家的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真心不容易”。從小米加步槍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到戰天斗地建設社會主義。從無到有,從一直“跪”著到站了起來……。
那群最可愛的年輕人敢于同世上最強大的帝國主義在朝鮮戰場上掰手腕,敢于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回顧百年黨史,感觸頗深,與君共勉!
激蕩歲月中的青春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為了一個共產主義理想甘愿赴湯蹈火、至死不渝;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眼見民生疾苦,甘愿自己化作一顆野草,只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那個關在國民黨渣滓洞中的9歲政治犯,一輩子沒有出過牢門、吃過糖,至死手里還握著一只鉛筆的小蘿卜頭……。
千千萬萬的人,從少年到青年到白了頭,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從前那個少年,給父母留下了一封家書,從湖南韶山沖走出來,去省城、去北京,去結識天下豪杰,去開啟了波瀾壯闊的革命事業。
一百年了,他們從未改變!
那時的中國,洋人和買辦無時無刻不在對百姓敲骨吸髓;那時的中國共產黨,由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人組成,召開一大時,正式代表才13人。
那時的國人見了洋人都要點頭哈腰;那時的人們還在為“吃飽穿暖”這個基本的目標而掙扎,那時,能讀得起書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有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他們齊聚北大,當吃不飽、穿不暖還是一件所有中國人都習以為常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在探索怎樣改變這“吃不飽、穿不暖”的可悲現狀。那時的中國,因為有了共產黨,猶如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
那個年代沒有互聯網,沒有微博、微信、抖音,因為一群年輕人有了信仰、有了力量,讓中華民族從此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讀書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了近代史,知道了五四運動,知道了這樣一群人的名字: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
舊時光里的少年,他們同我們一樣年輕,有理想、有抱負,本應同我們有著一樣的人生軌跡——讀書、找工作、結婚生子,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
可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他們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坎坷無比的道路,這條道路通向充滿鮮花的世界,它定能讓中華大地上的人們重拾尊嚴和自信。
最近熱播了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我認為,這部劇算是對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誕生這段時間的歷史最好的詮釋。
我想,《覺醒年代》如有續集,那么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它的續集。
動蕩歲月中的別離
2019年,在公司黨委的組織和安排下,我來到了井岡山,中國革命的圣地,毛主席曾經帶領工農紅軍戰斗過的地方。一路走來,走紅軍走過的路,聽導游講紅軍的故事,思緒仿佛穿越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 感悟先輩精神,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有一個真實的"望夫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池煜華。池煜華原本是童養媳,當時李才蓮6歲,她9歲。等他們成年以后,家里給他們辦了婚禮。兩個人會像那個時代無數農民一樣平平淡淡的過日子,勤勤懇懇圍著土地轉,就這樣過一輩子。就這樣吧!然后有了小池煜華、小李才蓮,再重復他們的這一輩子。
成婚第三天,李才蓮就要去參加紅軍。池煜華把丈夫送到村口,李才蓮囑咐自己的新婚妻子:"守好家、多識字,多為紅軍做事。"這樸素的幾句話,池煜華硬是記了一輩子。她不知道的是,這是李才蓮對她說的最后一句話。她更不知道的是,以后和他,再見只能在夢里。
有首歌是這么唱的: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頭……。
丈夫走了,就這樣不知道走了多遠、到了哪里,再也沒有消息。由于戰亂的緣故,李才蓮犧牲的消息,池煜華根本就不知道。她一直以為自己的丈夫還活在世上。作為一位操持家庭、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她用自己的賢惠、體貼將貧窮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
那時的愛情啊!從村東頭到村西頭,從小就定下了終身;那時的人生啊!都是跟著大時代走的,一個活生生的大男人,就這樣說沒消息就沒了消息。
“可是我愿意等啊,哪怕這一等就是一輩子,家門口的那個門坎,陪我等到頭發都白了。他沒有跟我說過山盟海誓的話,可是他不在的日子里,我無時無刻都希望,從村東頭到村西頭的那條路,有他的足跡、有他的氣息、有他的味道” ,池煜華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
在等待的日子里,按照丈夫的囑咐,池煜華積極工作。1985年,民政局把一張烈士證寄到她家中,她還是認為丈夫活在世上,因為等待成了她的習慣,她已不能接受丈夫去世這個事實。
很多年之后,已是遲暮之年的池煜華每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門前張望,她盼望丈夫突然出現在她的面前。等待已經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一直等到2005年,她在95歲高齡辭世。隨同一起埋葬的有她的期盼、她的記憶,還有她一直等待的那個少年。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革命年代有太多的生離死別,太多的“再不能見”。我想,天底下的妻子對丈夫的愛都是一樣的,不管這條路好不好走,都希望親人能平安回來。
通向充滿鮮花的世界,這一路定然充滿荊棘、艱苦卓絕,哪怕磨破雙腳依然要義無反顧。一座“望夫石”的背后,是一段刻骨銘心卻沒有等來結果的婚姻,是那時的少年為了國家大義而舍棄小家的毅然決然、奮不顧身、堅定不移。
如果有得選,無數個李才蓮們不會舍得離開自己剛組建的小家庭。
真正的勇士,是明知道前面是萬丈深淵,但是為了一個可期的偉大目標而甘愿粉身碎骨的人;是明知死了以后,彼岸沒有鮮花,也沒有神靈,還是甘愿選擇用生命埋葬舊世界的人。
和平歲月中的感恩.
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
曾經有一個說法,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叛逆的一代”。
2020年,已年過32的我在電視上看到90后,00后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發現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原來曾經也是懵懂的少年;2021年,當新聞報道有4名戍邊英雄在邊境犧牲的時候,我內心輾轉反側,半夜突然想起,他們是為我們而死。
年少時,讀中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知道了那個年代一窮二白還敢于同帝國主義正面較量的人是最可愛的人;新冠疫情爆發后,看到了全世界那么多國家在疫情面前無能為力,徹底“躺下”,知道了原來面臨疫情大考,黨能夠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勝利是多么的不容易,原來在新時代,還有那么多的最可愛的人,他們將危險留給了自己,沖在了最前面。他們是鐘南山、李蘭娟、李文亮……。
驀然回首,今年我已33歲,曾經年少時有很多夢想,現在都已經打了折。喝著習酒唱著歌,感恩共產黨給十幾億中國人提供了安居樂業,實現夢想的平臺;感恩前幾代釀酒人接續奮斗,為后人留下了一個“習酒”這樣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平臺,更要感恩公司的快速發展,讓我們能走上不同的崗位、在不同的平臺上,去磨練、去經歷、去成長。
高粱和小麥,在一季生產開始之后,高高興興的來,愉愉快快的在下造沙輪次喝飽水,彼此相遇,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就像談了一場偷偷摸摸的戀愛,于是就釀成了酒。
其實,習酒人每一次的釀造都是在給充滿鮮花的世界增添幸福感。
學校是個小課堂,老師們教導我們天文地理,知書達理;習酒公司是個大課堂,每一個知識點都在那釀酒的細節中。
從學校出來了,社會這個大課堂教會了我們太多太多。蘋果日漸成熟,終究一天會落到地面上,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其實很多人一輩子的人生軌跡都一樣,打工、戀愛、結婚生子,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就可以過上有尊嚴的,吃穿不愁的生活,不用擔驚受怕,不用顛沛流離,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下,還可以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追逐。
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從一百年前那群少年開始的,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為之而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的夢想,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再也看不到的未來。
少年迎風歸來,宛如千樹花開.
回顧黨史,和你們在激蕩的歲月中相識,感受到了你們在動蕩歲月中的別離之痛,更體會到了你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不懈初心。你們留給了我們一個充滿鮮花的世界。
時間不管過去多久!都只是對人們是否忘記過去的一種考驗、一種提醒。新時代的少年將沿著你們的道路繼續前進,將這個充滿鮮花的世界建設得越來越好。
今夜,在回顧波瀾壯闊的黨史中,與你們相遇。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范文,想要了解更多優質的觀看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范文,請大家多多關注查字典網站。
上一篇: 覺醒年代觀后感1500字大學生精選三篇 下一篇: 美育云端課堂直播2021觀后感精選四篇
分類導航
- 唐詩三百首
- 古詩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元曲精選
- 古詩十九首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 寫景的古詩
- 詠物詩
- 描寫春天的古詩
- 描寫夏天的古詩
- 描寫秋天的古詩
- 描寫冬天的古詩
- 描寫雨的古詩
- 描寫雪的古詩
- 描寫風的古詩
- 描寫花的古詩
- 描寫梅花的古詩
- 描寫荷花的古詩
- 描寫柳樹的古詩
- 描寫月亮的古詩
- 描寫山的古詩
- 描寫水的古詩
- 描寫長江的古詩
- 描寫黃河的古詩
- 描寫兒童的古詩
- 山水詩
- 田園詩
- 邊塞詩
- 含有地名的古詩
- 節日古詩
- 春節古詩
- 元宵節古詩
- 清明節古詩
- 端午節古詩
- 七夕古詩
- 中秋節古詩
- 重陽節古詩
- 古代抒情詩
- 傷懷的古詩
- 詠史懷古詩
- 愛國古詩
- 送別詩
- 離別詩
- 思鄉詩
- 思念的詩
- 愛情古詩
- 勵志古詩
- 哲理詩
- 閨怨詩
- 贊美老師的古詩
- 贊美母親的古詩
- 關于友情的古詩
- 關于戰爭的古詩
- 憂國憂民的古詩
- 婉約詩詞
- 豪放詩詞
- 人生必背古詩
- 論語
- 詩經
- 孫子兵法
- 三十六計
- 史記
- 周易
- 山海經
- 資治通鑒
- 黃帝內經
- 了凡四訓
- 夢溪筆談
- 千字文
- 世說新語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鬼谷子
- 老子
-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韓非子
- 列子
- 淮南子
- 管子
- 尉繚子
- 吳子
- 傷寒論
- 天工開物
- 素書
- 漢書
- 文心雕龍
- 呂氏春秋
- 孝經
- 孔子家語
- 顏氏家訓
- 孫臏兵法
- 搜神記
- 笑林廣記
- 楚辭
- 樂府詩集
- 論衡
- 百戰奇略
- 戰國策
- 三國志注
- 將苑
- 六韜三略
- 反經
- 公孫龍子
- 司馬法
- 逸周書
- 黃帝四經
- 清官貪官傳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貞觀政要
- 金剛經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水經注
- 農桑輯要
- 文昌孝經
- 六祖壇經
- 地藏經
- 徐霞客游記
- 弟子規
- 增廣賢文
- 幼學瓊林
- 冰鑒
- 容齋隨筆
- 智囊
- 圍爐夜話
- 商君書
- 魏書
- 周書
- 三字經
- 子夏易傳
- 笠翁對韻
- 公羊傳
- 爾雅
- 三國志
- 后漢書
- 明史
- 晉書
- 宋史
- 新唐書
- 舊唐書
- 隋書
- 元史
- 宋書
- 北齊書
- 新五代史
- 陳書
- 金史
- 南齊書
- 梁書
- 舊五代史
- 遼史
- 北史
- 南史
- 續資治通鑒
- 明季北略
- 浮生六記
- 高士傳
- 大唐西域記
- 傳習錄
- 小窗幽記
- 國語
- 說苑
- 本草綱目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千金方
- 奇經八脈考
- 瀕湖脈學
- 棋經十三篇
- 古畫品錄
- 茶經
- 百家姓
- 智囊(選錄)
- 羅織經
- 朱子家訓
- 陶庵夢憶
- 紅樓夢
- 三國演義
- 聊齋志異
- 西游記
- 水滸傳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義
- 太平廣記
- 警世通言
- 鏡花緣
- 醒世恒言
- 剪燈新話
- 隋唐演義
- 初刻拍案驚奇
- 老殘游記
- 博物志
- 孽海花
- 三俠五義
- 穆天子傳
- 二刻拍案驚奇
- 喻世明言
- 說唐全傳
- 老殘游記續集
- 三刻拍案驚奇
- 四十二章經
- 心經
- 法華經
- 華嚴經
- 楞伽經
- 無量壽經
- 圓覺經
- 易傳
- 抱樸子
- 陰符經
- 黃庭經
- 文子
- 太玄經
- 悟真篇
- 聲律啟蒙
- 隨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