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7日 (農歷八月初七),德國戰后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科爾下臺。
施羅德出任德國新總理
1998年9月27日科爾時代的結束。
經過16年修身養性之后,德國社民黨在9月27日舉行的全國大選中終于如愿以償,將戰后德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科爾總理拉下馬來。與以往聯合政府小伙伴倒戈導致政府更迭不同,這次是反對黨第一次通過大選將現任總理趕下臺。這次選舉標志著科爾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據28日上午的官方統計,社民黨得票40.9%,比1994年選舉時增加了4.5%;聯盟黨得票35.2%,比上屆選舉少了6.2%,是本屆選舉的最大輸家;綠黨、自民黨和民社黨的得票分別為6.7%;6.2%和5.1%,除民社黨外,綠黨和自民黨的得票都低于上屆。這次選舉的投票率較高,6050萬選民中有81.5%的人參加了投票。
27日晚18點,德國電視二臺的抽樣選舉結果公布以后,波恩的德國社民黨總部歡呼雀躍,讓民黨總理候選人格哈德-施羅德和社民黨主席拉封丹攜手走上搭在馬路邊上的臨時舞臺,向歡呼的人群致謝。施羅德表示,他將保持經濟穩定和發展,保持國內治安,尤其要保持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他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失業問題。
曾長期門庭冷落的社民黨總部27日晚人頭攢動。底層的大廳成了電視臺的臨時演播室,施羅德和拉封丹等社民黨主要領導人為數十臺攝像機輪番追逐。社民黨各級領導觥籌交錯,相互祝賀;汗流浹背的各國記者穿來擠去,在人群中搜尋著采訪目標。記者23點離開時,社民黨總部的大樓里依然燈火通明,人流不息。
與社民黨總部的歡樂氣氛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百米之遙的基民盟總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作為基民盟主席的科爾曾4次在選舉之后,以勝利者的恣態接受其同僚和親朋好友的祝賀。27日晚選舉抽樣結果公布后,大廳里的氣氛一時非常沉悶,許多人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實。倒是科爾仍不失政治家風度,在大家的拿聲中走上講臺,宣布接受這一失敗,并為此承擔責任。他表示,在即將召開的黨代會上,他將不再擔任黨的主席。之后,大廳里的主要話題已不再是大選,而是誰將出任基民盟主席,如何重振基民盟。28日又傳出消息,原聯邦財長魏格爾將辭去基社盟主席職務。
科爾在其任內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實現了歐元,將歐洲統一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可說功不可沒。但他近幾年來對國內問題關心不夠,尤其是對經濟發展和就業問題關心不夠。約400萬德國失業大軍,是導致他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認為,科爾執政時間太長,選民希望看到新面孔。這次是選民為科爾作出了他本該自己作出的選擇。
贏得這次選舉的施羅德認為,社民黨大獲全勝,得票超出預計,主要得益于三個因素,一是黨內團結;二是競選綱領切中時弊,綱領主張的增加就業、社會公正等問題,正是德國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三是提出的總理候選人合格。從目前議席分配情況看,社民黨在選擇執政伙伴時,有充分的自由。理論上,社民黨與進入議會的任何一黨都可組成多數,從而組成聯合政府。27日深夜,社民黨領導已與綠黨領導就聯合執政問題進行了非正式接觸。28日中午12:30綠黨正式宣布,將組成談判代表團與社民黨就組成聯合政府進行談判。此前,施羅德色暗示,將先與綠黨進行組閣談判。德國基本法規定,新政府必須在大選后30天內組成。有關人士估計,施羅德領導的新政府可望在10月19日-23日這一周宣誓就職。
乙巳年八月初六日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