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6日 (農歷六月廿六),我國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獲得成功。
1980年8月6日,我國人造血液的研究在上海獲得成功。這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的科學工作者經過5年的研究而試制成功的。人造血液是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細乳狀液。1966年,美國科學家克拉克發現,在含碳氟化合物的容器里有只老鼠,當他取出 老鼠并排除其呼吸道中的液體時,老鼠竟然蘇醒了。他經過反復研究發現,這種液體溶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別是水的20倍和3倍。克拉克從中得到啟發:可以用這種液體來代替血液。1979年,一種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劑作為人造血液,首次在日本應用于人體單腎臟移植手術,并取得成功。時隔不久,美國也報道了人造血液給一位信仰宗教、拒絕輸血的老人治療血液病獲得成功。這種奇妙的人造血液,是白色的;不分血型,不管哪種血型的人都能使用,所以我們說人造血液是名符其實的萬能血液。人造血液的研制成功為發展我國醫藥事業邁出新的一步。但人造血液與人體內的血液相比,還有許多缺點,它不能輸送養分,也沒有凝固血液的本領,更沒有對外界感染至關重要的免疫能力,因此要研究出像人的血液那樣的代用品,還要經過很大的努力。
我國醫藥事業邁出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