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26日 (農歷六月初八),美國軍事家馬修•邦克•李奇微去世。
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1895年3月3日-1993年7月26日),美國陸軍上將,因在朝鮮戰爭中挽救了聯合國軍而聞名于世。
李奇微生于弗吉尼亞州門羅堡。1917年畢業于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1918~1926年在其母校和本寧堡步兵學校任教官。后在中國、尼加拉瓜、巴拿馬、玻利維亞、菲律賓、巴西和美國各地服役,并先后進指揮與參謀學校和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37年畢業于陸軍軍事學院。1939年在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任參謀。1942年任第82步兵師師長,主持將該師改編為空降師。1943年7月在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指揮該師實施美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1944年6月率部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軍軍長。隨后參加“市場-花園”戰役、阿登戰役和魯爾戰役,進抵易北河。戰后,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和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駐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委員會代表。1948~1949年任加勒比地區美軍司令。1949~1950年任陸軍副參謀長。朝鮮戰爭爆發后,于1950年12月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4月接替D.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5月晉上將。()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爾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主張各軍種均衡發展。1955年6月退役。
評論:建議看看《朝鮮戰爭-李奇微回憶錄》,看一看李奇微是如何總結朝鮮戰爭的。一定意義上,以李奇微為代表的美國人對戰爭的總結、局勢的分析鞭辟入里,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