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6日 (農歷閏五月初四),五臺山申遺成功。
2009年6月26日,中國山西五臺山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為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會場。
當地時間26日12時36分,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五臺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地已達38處。其中文化遺產27處,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
出席世界遺產大會的山西省五臺山管理局局長梁有升在與記者的電話連線中表示:“五臺山申遺成功,就好像剛剛考入大學的孩子一樣,今后學習的路仍然很長。”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的北部,中心點距山西省會太原市230公里,梵宮琳宇構成了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群,目前五臺山有寺院68座,為中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
長期關注五臺山申遺的五臺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韓降根說,五臺山由五座臺頂組成,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評論:五臺山遺產保存和保護管理狀況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五臺山寺廟建筑群正符合了世界文化遺產對真實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