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7日 (農歷正月廿三),張海迪榮獲“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張海迪像
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張海迪以高昂的熱情、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針灸醫療、廣播器材修理等技術。她忍受著病痛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團中央在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的決定中,號召全國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向張海迪同志學習。學習她正確對待人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像她那樣“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就要為創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奮斗”;學習她把“廣博的知識當成精神的營養”,像她那樣刻苦自勵,百折不撓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四化貢獻力量;學習她忘我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像她那樣“時刻想著為人民多做些什么,而不是多索取什么”。
張海迪(左)與云南前線的排雷英雄在一起
張海迪和女排隊員在一起
乙巳年二月初八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