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學長
2014年2月20日,中國著名導演、中國第六代導演路學長去世,享年49歲。
人物簡介
路學長,著名導演、編劇。1964年出生,北京人,自幼學習繪畫,1981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專攻繪畫,198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0年進入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室任導演。1999年編劇并執導電影《非常夏日》,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特別獎、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十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獎。2002年編劇并導演電影《卡拉是條狗》獲2003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四屆華語傳媒大獎內地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配角獎四項大獎,獲邀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2005年編劇并執導數字電影《租期》,榮獲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數字電影獎等多項殊榮。
主要經歷
1985年,路學長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與婁燁、王瑞等人同學。
1989年畢業后,他和同學們一樣尋找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同成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1990年,他到了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室。
1991年拍攝電視劇《梅女》、《小分隊》。
1995年編劇并執導電影處女作《長大成人》(《The Making of Steel》)。經過多次修改于1997年上映,該片對青年題材的剖析使其成為年度十大國產賣座影片之一,入圍第三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1999年編劇并執導電影《非常夏日》(A Lingering Face),該片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特別獎(2000年),也是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開幕式放映的參展影片,路學長因此片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特別獎和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0年簽約北京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路學長電影工作室。
2002年編劇并導演電影《卡拉是條狗》,該片獲第十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3年),并入圍了2003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同時獲邀成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閉幕電影。
2004年,編劇并執導數字電影《租期》。
2007年,執導電影《兩個人的房間》。之后幾年由于身體原因未有作品問世。
第六代導演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后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王小帥《冬春的日子》、《十七歲的單車》,阿年《感光時代》,王一持(王強)《新一年》,路學長《長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頭發亂了》,何建軍《郵差》,婁燁《周末情人》、《蘇州河》,張揚《愛情麻辣燙》、《洗澡》,賈樟柯《小武》、《站臺》,王全安《月蝕》《圖雅的婚事》,陸川《南京!南京!》,寧浩《綠草地》等。
他們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沒有受過真革的影響,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時代的印象性記憶,并不存在受到壓抑的切膚之痛;中學時代至長大成人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舊體制、舊觀念的融與崩潰,各種新潮思想、觀念的發生與建立,伴隨著他們成長,這就決定了他對傳統和一切舊事物習慣于站在懷疑和審視的立場上;他們遭遇了在8090年代經濟轉軌給社會帶來的劇痛,同時也經歷了電影從所謂神圣的藝術走人日常生活,還原為一種文化消費產品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