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2日 (農歷正月二十),計劃投資131億元進行三峽工程建設。
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洪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工程完工后,將形成庫容為393億立方米的“高峽平湖”,可攔洪221.5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將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峽樞紐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裝機1820萬千瓦,年均發電846.8億千瓦時。除供電重慶外,主要電能將就近東送華中、華東。 開發三峽相當于建設一個年產4000萬噸原煤或年產2100萬噸原油的巨大煤礦、油田,而且是廉價、清潔、永遠不必擔心枯竭的能源。
三峽工程讓桀驁不馴的長江在這一段舒緩,這條貫穿中國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有數字為證:宜昌至重慶的長江航道將是寧靜的河道型水庫,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可由現在的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上起宜賓下至長江口的3000公里暢通的干流航線將把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大經濟區緊密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