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6日 (農歷十月廿五),三北防護林體系一期工程結束。
1985年12月6日,新華社報道:橫貫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的三北防護林體系一期工程,奮戰近8年,最近完成了預期目標。
這項工程,不僅為世界上最大的防風沙、治水土的生物工程、綠色萬里長城,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我國的林業建設創造了豐富經驗。
興建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是為了在我國北方逐步形成一個綠色綜合防護體系,根治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第一期工程自1978年國務院決定上馬至今,三北地區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396個縣(旗),營造的各種防護林保存面積達9080萬畝,超過計劃任務100多萬畝,比這一地區從建國到1977年的人工林累計保存面積還多1400萬畝。現在,三北萬里風沙線上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已有1.2億畝農田得到林網保護;半數左右的缺柴農戶燒柴困難得到緩解;三分之一的縣農業生態開始向良性循環轉化。據有關方面專家估算,一期工程現在一年產生的效益,價值達2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