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9日 (農歷冬月初一),日本學者首次確定致癌遺傳基因結構。
1979年12月,由日本京都大學化學研究所的高浪滿教授等和東京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札幌醫大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確定了導致動物細胞癌變的腺病毒12型的“致癌遺傳基因”的全部結構。
報道說,這次測定出的致癌遺傳基因,由二千三百二十個按一定順序排列的堿基對組成,其中編碼了兩種未知功能的特異蛋白質。如能證明由于這些蛋白質的作用而引起癌癥,就能馬上搞清至今還是不解之謎的致癌機理。
報道說,腺病毒對人只引起感冒癥狀而無致癌作用。但是,把它注入大黑鼠的細胞就引起癌癥,特別是腺病毒12型的致癌性很強。研究小組為了利用這種病毒搞清致癌機理,首先用人體單株細胞使病毒增殖,然后在病毒增殖基礎上提取了它的遺傳基因脫氧核糖核酸,最后確定了結構。據報道,腺病毒12型的DNA由約三萬個堿基對組成,而在其中端部的百分之七的部分有致癌作用。研究小組確定的就是有致癌作用的部分的結構。
大阪大學微生物病研究所的豐島久真男教授說,確定腺病毒12型的結構具有很大意義,特別是一方面確認那一部分有致癌性,同時決定了它的結構,將成為研究致癌機理的貴重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