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日宣傳圖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
10月17日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1992年12月22日,聯合國通過了將10月17日設為國際消除貧困日的決議,旨在促進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減貧意識。鄭文凱表示,我國設立扶貧日是響應聯合國決議的具體行動,主要目的是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核心內容是學習身邊榜樣,宣傳凡人善舉,動員廣泛參與,培育良好風尚。
據了解,今年扶貧日期間的活動包括召開社會扶貧電視電話會議和社會扶貧座談會、舉辦1017減貧論壇等,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部門將積極發動中央和國家機關、軍隊和武警部隊、大中小學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單位和個人,特別是動員能源、旅游和電子商務等有關行業投身社會扶貧,營造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6億多人口的脫貧,為人類減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但是,受歷史、自然、社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貧困狀況依然十分嚴峻。據鄭文凱介紹,按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相當于每天1美元)的扶貧標準,到2013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有8249萬人;按世界銀行每天生活費1.25美元的標準,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約還有2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