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風波
概述【焚風波】(foehn wave)焚風發展區上空出現的一種空氣波狀運動。
邊界層參數化
定義【邊界層參數化】(Parameterization of boundary la-yer)在大氣模式中將邊界層的影響用模式變量表示出來的過程。大氣邊界層控制著輸送給大氣的主要熱通量、水汽通量、動量耗散等;但在一般大氣模式中的網絡尺度太大,不能精確地考慮邊界層的結構。參數化方法
指示組
概述【指示組】(symbolic figure group)電碼型式中作為電碼段標志的數字組。借以在編成的電報中辨別是否有該段資料。
流沙
形成流沙的形成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地質學家丹尼斯·杜穆謝爾(Denise Dumouchelle)介紹,只要條件適宜,流沙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上漲的地下水減小了沙粒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沙子開始“流動”,從而形成了流沙。當一片散沙帶的水分達到飽合時,普通沙子就會
表層流
定義【表層流】(surface current)在大洋中指能直接受氣象因子影響擾動的水層里的海水流動。在近岸海域,表層流約在海面下l-3m水層內流動。在深海海域,則在海面下至100深水層內流動。表層流,一般是由民、潮汐以及降水等因子引起的。
夏半年
定義【夏半年】(sunmmer half-year) 一年中比較炎熱的半年。在北半球一般指4-9月,這期間,太陽直射點從赤道逐漸北移到北回歸線,再返回到赤道,相應的日照時間長,接收熱量多,是一年中氣溫較高的半年,也稱暖半年。南半球的夏半年出現在10-3月。
西北太平洋臺風
定義【西北太平洋臺風】(north western Pacific typhoon)熱帶氣旋的地域性名稱。一般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發生的熱帶氣旋,以區別于東北太平洋颶風、北大西洋颶風和孟加拉灣風暴等其它海域的熱帶氣旋。在我國,有時進一步對臺風分類,將形成于南海的稱為南海
低地軌道
定義低地軌道(low Earth orbit,LEO),又稱近地軌道,是指距離地球表面高度較低的軌道,通常高度范圍在160-2000千米之間,航天器在200千米以下軌道衰減很快。由于軌道離地面較近,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氣象衛星、空間站以及一些新型的通信衛星都運行在這個區域。簡介
副熱帶東風
概述【副熱帶東風】(subtropical easterly winds)夏季副熱帶高空出現的大范圍偏東風。這是由于夏季副熱帶高壓脊線明顯北移,熱帶東風氣流擴展到20-30°N聞的副熱帶地區所致。在對流層上部這種廣寬的東風氣流中,常常同時出現兩支急流,南支近赤道,北支在20°N左
赤道反氣旋
概述【赤道反氣旋】(equatorial anticyclone)也稱赤道高壓。出現在赤道緩沖帶內的反氣旋。在赤道東太平洋,由于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獲得反氣旋渦度,逐漸折向東再折向南,最后切斷而形成,而在赤道西太平洋和南海,赤道反氣旋的形成則有四種方式:(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