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填報技巧2021
為什么會有征集志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出現征集志愿這一概念,被院校退檔后征集志愿應該怎么填報,注意事項有哪些。下面查字典網小編整理了為什么會有征集志愿的相關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為什么會有征集志愿
在每批次第一輪投檔錄取結束后,總會出現一些上線考生未被錄取和一些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
于是,各省(區、市)級招生考試機構通過一定渠道向社會公布高校招生缺額計劃,并組織該批次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照缺額計劃再次填報本批次院校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再一次為考生錄取提供了機會,同時使高校的招生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一、院校征集志愿的原因
1、生源不足
高校在第一輪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不能完成招生計劃。
2、超退
高校第一輪投檔時生源充足,但出現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單科成績等不符合有關要求而被退檔的考生人數多于其調檔比例的超額數(超退),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計劃。比如一所大學招生計劃為100人,調檔比例為110%,進檔的考生則有110人。在錄取過程中,未滿足錄取條件的考生有15人,這就使該大學僅錄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計劃。
3、追加計劃
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該省(區、市)追加招生計劃。
二、征集志愿的院校特征及認知誤區
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均為招生計劃未錄取滿額的高校,因為每年高考錄取的情況不同,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專業的名單也不盡相同。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這些高校和專業呈現出了一定的規律性,了解這些規律能夠幫助考生更好地填報征集志愿。
1、院校地理位置偏遠
院校辦學地理位置偏遠的、一些考生不熟悉的高校,容易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之中。
我國地域遼闊,兩千多所高等院校遍布各省(區、市),考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別是對偏遠地區的一些高校甚至沒有聽過,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這些高校的報考人數低于招生計劃數,在正常錄取過程中未能錄取滿額而參加征集志愿。
2、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很“差”
小車前面介紹過,征集志愿的產生是由于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院校沒招滿人數,所以開通的一次補錄環節。看到這里,很多家長和考生就會形成一個常識—“這個高校連人數都沒有招滿,肯定很少人報。很少人報,那這個學校這個專業肯定不受歡迎,沒人報的專業,我也不報”。故而,放棄這次征集志愿的機會。
其實,由于生源情況的變化,以及政策的變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專業也會參加征集志愿。例如,每年北京市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的高校中不乏“211”高校,許多學校建校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
雖然有些學校的確是因為實力一般、考生的認可度較低而導致報考人數低于招生計劃從而需要通過征集志愿的方式完成招生計劃的。但從以上列舉可知,還有一部分高校出現缺額的原因是“超退”。往往出現“超退”情況的高校中不乏一些實力不錯、知名度較高的大學。
3、征集志愿的專業優勢低、限制大
參加征集志愿高校的專業一般為學校的非優勢專業或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
雖然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學校,但高校參加征集志愿的專業,卻大多為該校的非優勢、特色專業。此外,一些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也容易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之中,比如對性別有限制的專業、對單科成績有要求的專業以及對考生身體條件有要求的專業。在正常錄取時,報考這些專業的考生很可能因為沒有達到專業的要求而被高校退檔,造成專業缺額。
4、院校招生數量雖少,報考卻并不難上
征集志愿,招錄的人生數量一般會非常少,大部分是1-10人之內。面對這一現實,很多考生都會怯步,覺得自己希望不大,還不如放棄。在這里,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招生人數少的原因
需要了解這個高校乃至專業招生少的原因:專業冷門、地域偏遠、學費高昂等等原因導致高校招生不滿員,但這些都是別人的原因,是否也就成為你的主要原因呢?咱們這時候,就需要有取舍精神。
是否影響我們下一批次的填報
有部分父母擔心孩子填報征集志愿會影響下一批次的錄取。其實高招錄取是按批次進行的,各批次互不影響,上一批錄取不結束,下一批錄取不開始。征集志愿是包括在某一批次錄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集志愿中未被錄取,不影響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錄取。
5、征集志愿,是線下考生的幸運之門
征集志愿為“上線落榜”的考生提供了一次“再一次填報錄取”的機會,所以,成績在線下,或者中游的考生就會覺得他們就沒有機會來填報征集志愿,其實,正因為是第二次填報,所以也為部分線下考生提供了上某一批次院校的可能。
征集志愿是高分考生彌補志愿滑檔的最佳舉措,同時也是線下考生一次往上沖一本、二本的絕佳機會。利用好了這個征集志愿,讓報考“起死回生”。
三、征集志愿的填報注意事項
1、密切關注,抓緊填報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時間比較短,考生和家長要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各批次填報征集志愿的時間,和剩余計劃的信息。
根據往年情況,各省各批次征求志愿時間一般為24小時以內。
2、征集志愿時,錄取分數未必會降低
在征集志愿時,有的院校因缺額較多,也會降分征集志愿,但這并不等于考生填報了降分征集志愿的學校就一定能夠被錄取,這還是與征集志愿填報人數的多少有關,當報考征集志愿的考生數量大大超過院校缺額計劃數時,院校不再進行降分征集志愿的投檔,征集志愿的投檔分數也會上漲。
3、不能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
有一些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往往會以高校正常投檔錄取時的錄取分數為參考來填報。其實,這是非常有風險的。因為在正常投檔錄取時報考考生的成績構成與參加征集志愿階段考生的成績構成差異比較大。正常投檔錄取時,考生是參考某高校前幾年的錄取分數來定位的,而征集志愿階段,考生分數構成更多變,有的考生因志愿填報不合理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的,有的考生因為分數太低而未被投出的,這些考生都可能填報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正常投檔錄取時的分數來參考并不合理。而且,如前文分析,征集志愿階段由于考生多而缺額高校和專業少,會使高校的錄取分數呈上漲趨勢,原本壓線調檔高校的調檔分數可能會上漲,考生只參考正常投檔錄取時的分數可能會導致無法被投出。
雖然參加征集志愿的考生不能僅參考高校正常錄取階段的錄取分數,但是還可仔細分析擬報考的高校往年的錄取情況,如果該高校往年也參加過征集志愿,則應分析參加征集志愿后錄取分數上漲情況如何,如果往年從未參加征集志愿,考生則要參考現在參加征集志愿的專業前幾年的錄取分數情況,自己的分差最好高于這些專業前幾年的錄取分差,這樣填報后被錄取的可能性會大一些。一般情況下,考生很難搜集到高校往年征集志愿錄取分數情況,如有需要可以致電高校咨詢。
4、量力而行,服從調劑
考生還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學校”,往往更是搶手,如果分數不占優勢,也很難被錄取。尤其是參加本科批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相當一部分是因沖刺名校而落榜的高分考生。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專業的冷熱搭配,不要只關注“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應“冷熱”結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錄取機會。
至于服從調劑這塊,如果你讀什么專業都可以,那就選上,如果對專業有特別的要求,就想讀報考的專業,那就不要選,但是也有再次落榜的風險。
5、對比高校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
在填報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征集志愿機會,誤了學業。
6、梯度填寫,“穩沖保原則”
征集志愿要想成功率更高,也要講究技巧性,那就是第一個征集志愿要沖一沖,報的稍高一點,這樣也不枉費自己的分數,第二個征集志愿要穩一穩,就是選一個跟高考分數差不多的學校專業,第三征集志愿要選一個保底的學校專業,就是無論如何也要能走上的,就是選分數低的學校和專業,保證有學校讀。
征集志愿一般都能報好幾個學校和專業,所以同學們在填報征集志愿時,可以把想去的學校和想讀的專業寫在最前面,因為錄取是遵循志愿的,寫在前面就會先錄取,否則被不想去的專業錄取了也會后悔的。
7、下一批次,不受影響
有部分考生及家長擔心填報征求志愿會影響下一批次的錄取。其實高招錄取是按批次進行的,各批次互不影響,上一批錄取不結束,下一批錄取不開始。征求志愿是包括在某一批次錄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求志愿中未被錄取,不影響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錄取。
8、一旦錄取,不得換錄
填報征求志愿時,一定要謹慎選擇,仔細考慮所報院校有剩余名額的專業能否接受。因為每人只能參加一次錄取,一旦被院校錄取就不能退檔調換或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
以上就是本次查字典網小編整理的為什么會有征集志愿的內容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類型資訊,請持續關注查字典網。
【為什么會有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填報技巧2021】相關推薦文章:
被提檔后多久知道被錄取 被提檔但是未被錄取還會到下一個志愿嗎
2021征集志愿顯示未查詢到錄取信息是什么意思 沒有名字是不是被錄取了
2021征集志愿上面沒有名字是不是被錄取了 查詢不到是沒被錄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