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貓
藏名音譯:綱匈
別 名:貍貓 麻貍
英文名:felis chaus
分類: 貓科 貓亞科 貓屬
主要特征:體長60-75cm,尾長23-26cm,體重4kg左右。
分布:西藏的聶拉木、吉隆、墨脫、錯那、察隅以及門隅、珞渝地區。
習性及生境:棲息地海拔高度為2500m以下。常活動于溫暖濕潤的常綠闊葉林,河谷林緣,灌叢,開闊草地及農耕地坡地。
現狀: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叢林貓又叫貍貓、麻貍,體形比家貓大,體長60—75厘米,尾長為25—35厘米,體重大約為3—5千克。全身的毛色較為一致,缺乏明顯的斑紋,背部呈棕灰色或沙黃色,背部的中線處為深棕色,腹面為淡沙黃色。四肢較背部的毛色淺,后肢和臀部具有2—4條模糊的橫紋。尾巴的末端為棕黑色,有3—4條不顯著的黑色半環。眼睛的周圍有黃白色的紋,耳朵的背面為粉紅棕色,耳尖為褐色,上面也有一簇稀疏的短毛,但沒有猞猁那樣長而顯著。
在我國,叢林貓分布于內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福建、西藏等地。在國外,還見于東外高加索,里海西岸,中亞,小亞細亞,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阿富汗,克什米爾,印度,斯里蘭卡,尼伯爾,中南半島,埃及等地,共分化為8個亞種。我國有2個亞種,分布于新疆的是指名亞種,分布于其他地區的是西南亞種,比指名亞種的尾巴略長,耳朵背面的紅棕色顯著,頭骨略窄。
叢林貓棲息在沿河、環湖邊的蘆葦或灌木叢,海岸邊海拔較低的森林地帶,或具有高草的樹林、田野,以及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區,有時也到村莊附近,但不見于熱帶雨林中。它雖然也是夜行性動物,但多在早晨和黃昏以后外出活動,白天也時常可以見到。巢穴建在石塊的下面等較為干燥的地區,也利用獾類的棄洞。它的嗅覺和聽覺都很發達,善于奔跑和跳躍,能攀樹,常用尿液標記領地。主要以鼠、兔、蛙、鳥為食,也吃腐肉和果實,特別喜歡捕食鷓鴣、野雞和孔雀等雉雞類,偶爾也潛入村莊盜食家禽。性情兇猛,敢于同家狗進行搏斗。
叢林貓在春天發情,雌獸的妊娠期大約為66天。每胎產2—5仔,但通常為2仔。初生的幼仔身體被有棕色的細絨毛,四肢和尾巴的末端還具有清晰的棕黑色條紋。可以人工飼養和繁殖,能與家貓交配生育。
亞種分化
f. c. chaus -- 指名亞種,分布于土庫曼斯坦、伊朗、俾路支
f. c. affinis -- 分布于克什米爾、錫金、云南、中南半島
f. c. fulvidina -- 分布于泰國和緬甸
f. c. furax -- 分布于敘利亞和伊拉克
f. c. kelaarti -- 斯里蘭卡
f. c. kutas -- 孟加拉地區
f. c. nilotica -- 埃及
f. c. oxiana -- 俄羅斯
f. c. prateri -- 印度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