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
大閘蟹簡介
大閘蟹是一種經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或螃蟹。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雜食性動物,魚、蝦、螺、蚌、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蟲等均可作為大閘蟹的動物性餌料。中國境內廣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以江蘇陽澄湖所產最著名。
大閘蟹由來
吳訥士是蘇州草橋中學的創始人,父親吳大征晚清時官至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當過劉坤一的副帥,一門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張惟一就是方還,與王頌文同為吳訥士的好友,吳家的常客。顧炎武《天下邵國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為吳士訥所購得,又為方還和王頌文在吳家發現,并慨然接受相贈迎回昆山。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為書林中的一段佳話。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 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
1998年10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了陽澄湖大閘蟹基地,基地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中外客商、各地參觀人員。當江總書記在基地南廣場看到溫室大棚上掛的橫幅,稍加思索,留下“西風響,蟹腳癢,金秋正好吃蟹黃”的佳話!
大閘蟹種類
天津紫蟹
這是中華絨蟹的一種,它體小,僅有一顆大衣紐扣大小。揭開蟹蓋,蟹黃呈豬肝紫色,煮熟后變成橘紅色,味極鮮美。紫蟹都產在寒風凜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錦火鍋。
萊州大蟹
此蟹是掖縣的著名特產。因掖縣古時是萊州府的所在地,因此,萊州大蟹之名便流傳至今。萊州大蟹的背面有三個隆起部分,前側緣各有9個鋸齒,最后一齒特別長,形似梭子,故俗稱“三疣梭子蟹”。這種蟹個大味鮮,肉質細嫩。雌蟹最大的重達0.75公斤。雌蟹的卵塊,雄蟹的脂膏,螯里雪白粉嫩的肌肉以及大蟹后腿上的肉,吃起來更是鮮美可口,令人回味無窮。
遼寧興城梭子蟹
此蟹肉色潔白,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為海蟹之上品。
南湖蟹
此蟹產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網地帶,素以個體肥大,肉質鮮美而著稱。這里的湖蟹,過去都是靠自然繁殖,每年到汛期捕捉上市。現在已開始人工繁殖和放養,并獲得了一定成果。
炎亭江蟹
此蟹為浙江平陽縣炎亭的著名水產,素以個大味鮮而蜚聲國內外市場。炎亭,位于敖江出海處,是寒暖流交匯地,餌料豐富,是江蟹得天獨厚的繁殖場所,故盛產江蟹。這里的江蟹,產量大,質量好,一般個重250克~300克,大的有500多克,且體肥肉滿。
潮汕赤蟹
此蟹即潮汕膏蟹,學名叫鋸緣青蟹,為廣東潮汕的著名海產。膏蟹就是卵巢最豐滿的雌蟹;已受精但卵巢不太飽滿的雌蟹稱“母”:略微飽滿的叫“花蟹”;而雄蟹只供炒用,與未受精的母蟹統稱“肉蟹”。捕自海中的雌蟹,卵巢飽滿的不多,要進行人工育肥,使之成為“膏蟹”。養殖好的膏蟹,腿粗肉滿,膏滿脂豐,清蒸之后,鮮美異常,營養價值甚高。
微山湖醉蟹
此蟹為山東傳統名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種醉蟹是用微山湖所產的鮮蟹及多種調料精制而成。漬好的醉蟹,仍栩栩如生,色、形仍如活蟹。揭開蟹蓋,蟹肉雪白,蟹黃鮮紅,入口酒香濃郁,鮮美異常,風味獨特,是嚴冬宴席上的珍品。
中莊醉蟹
此蟹為江蘇興化縣的傳統名產,歷史悠久。因最早制作此蟹而又做得最好的為興化縣中堡莊一帶,故人稱“中莊醉蟹”。這種醉蟹,色如鮮蟹,放在盤中,栩栩如生;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酒香濃郁,香中帶甜,營養豐富。當地民間制作醉蟹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工藝大同小異。一般專業化生產多采取封缸浸泡法,要經選料、浸養、干放、去絨毛、灌料、封缸、裝壇、封口等工序。人稱“不見廬山空負目”,又說“不食醉蟹空負腹”。
屯溪醉蟹
此蟹是安徽屯溪地區的著名特產,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屯溪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酒香濃郁,回味甘甜,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兩個月而不變質。
芷寮蟹
此蟹產于廣東吳川縣吳揚鄉芷寮村,為蟹中上品,馳名中外。芷寮蟹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這種螃蟹的肉質極其鮮美,并有特有的“頂角膏”。打開芷寮蟹的蟹殼,可見一層蛋黃色的蟹膏覆蓋在雪白的蟹肉上。煮熟后,蟹肉雪白,蟹膏金黃,入口,鮮美嫩滑,回味無窮。秋后之蟹,不但長得肥大,硬殼底下還會長出一層軟殼,不但蟹肉蟹黃味美可口,那層軟殼更膾炙入口,令人百吃不厭。
大閘蟹做法
挑選:先觀外表,現色鮮明,輪廓明朗,剛毛密挺,符合青紫(背)、白肚、金毛的條件。其次用手指壓蟹足,足豐厚身為飽滿。最后用手指輕敲眼睛附近,凡眼睛閃動靈活,一再口噴泡沫的,食味必鮮。
蒸煮蟹
煮蟹法:洗凈蟹后,置入盛滿滾水的鍋內,加大姜一塊,猛火煮之。一般半斤以上的二十分鐘,五兩以下的十五分鐘。
蒸蟹法:水燒至大滾時,將蟹肚朝天放入蒸籠中,上置洗凈抹干之紫蘇葉,蒸十五到二十分鐘。
蘸料:用一碗半醋,三碗半醬油,六匙砂糖,姜四節剁茸隔水燉二十分鐘即可。
秘籍蟹
材料:蟹一只、蒜頭四兩,辣椒、槐鹽
做法
1.先把蟹處理干凈,切成4~6塊。
2.起油鍋,將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3.把蒜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4.把辣椒炒一下,再將蟹及蒜餌入鍋,放入槐鹽拌勻即可
小功夫:
1.槐鹽時五香粉和鹽的混合物
2.蟹肉是相當易熟的海鮮,所以,先讓蟹過油鍋,就可以使肉汁封住,不流失。可是時間不能過久,否則,肉質太老,肉汁反而流失。
豉汁蟹
材料:蟹一只,豆豉半兩至一兩,紅辣椒2兩,蒜餌2兩,奶油2錢
調味料:蠔油,糖,雞精粉適量
做法:
1.把蟹處理干凈,切成六塊
2.起油鍋將蟹炸至金黃色撈起備用
3.把紅辣椒切片,加入奶油、豆豉爆香,加入十兩高湯及調味料煮2分鐘勾芡即可
起司焗蟹
材料:蟹一只、洋蔥2兩、奶油1茶匙、高湯10兩、起司1兩至1兩半
做法:
1.先把蟹處理干凈切成六塊
2.起油鍋,將蟹過油后撈起備用
3.洋蔥切粒放入奶油和洋蔥一起爆香,放入高湯
4.將蟹放入3中,再加入起司煮2分鐘勾芡調勻即可
咖喱花蟹
材料:花蟹2只、洋蔥1顆、蔥1根、姜1塊、生菜葉2片、柳丁1顆、紅辣椒2條、淀粉適量
調味料:a.鹽1小匙、白胡椒粉少許、酒1大匙
b.鹽2小匙、糖1大匙、酒1大匙、咖喱粉2大匙
做法:
1.花蟹洗凈去內臟,將蟹蓋完整剝開,蟹腹切大塊,將蔥、姜拍碎和a料一起放入花蟹中腌漬;
2.洋蔥切絲,柳丁切片,紅辣椒切小菱形,姜腌制好的花蟹沾上少許太白粉,入油鍋油炸,取出備用;
3.起油鍋炒香洋蔥絲,再加入b料以小火炒出咖喱香味后,到入1杯水與螃蟹一同干燒,燒至湯汁快收干時勾薄芡。
螃蟹冬粉煲
材料:大沙公蟹1只、冬粉1把、白蘿卜20克、紅蘿卜20克、蔥1根、姜1塊
調味料:a.鹽1/2小匙,酒1大匙,白胡椒粉少許
b.鹽1小匙,糖,酒個1大匙,沙茶醬2大匙
做法:
1.蟹洗凈去內臟,將蟹蓋完整剝開,蟹腹切大塊,將蔥、姜拍碎和a料一起放入花蟹中腌漬;白,紅蘿卜切片,姜切片,蔥切段備用
2.將腌漬好的蟹沾少許太白粉,入油鍋油炸,取出備用
3.起油鍋爆香姜片,蔥段,再加入b料,白,紅蘿卜片及2杯水和螃蟹同燒入味,到入沙鍋中,放入冬粉續滾,待冬粉煮開即可
黃金面包蟹
選用海蟹“棱子蟹”,此蟹肉質較單薄,殼與肉之間留有空隙,非常適合與面包一起?。面包裹住蟹,再在其中加入芝士和牛奶,?熟后奶香四溢。切開酥脆的面包,瞬間冒出熱騰騰的帶有芝士香味的熱氣。蟹肉完全吸收了芝士與牛奶的香味,殼隙間充斥著醬汁,一口咬下去,醬汁滲透蟹肉,實在誘惑非常。而外圍的面包還可以當主食享用,不油不膩。
胡椒蘿卜凌蟹
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瘀血之功效,選用肥美的紅蟹煲湯最滋補不過了。先在老火雞湯中加入蘿卜用文火燜一小時,再加入紅蟹和胡椒,煮至蟹熟。蘿卜滲透了濃濃的雞湯鮮甜味,偶爾間流露著胡椒的微辣。所有材料相輔相成,紅蟹膏軟肉厚,與蘿卜、胡椒完美搭配成一味富含維生素的秋季潤喉去風老火湯,在秋風干燥的季節,女士們享用最適合不過了。這時,來一杯花雕紅酒,伴以金黃肉蟹,乃是人生一大享受!
老虎蟹二吃
大華酒樓老板關志泉認為,要吃出蟹的真味道,最好將雙手洗凈,直接抓著吃,這樣才能享受原始自由的味道。就如避風塘炒蟹這道香味濃郁的佐酒菜,總是令人涌起一口氣吃完的念頭。老虎蟹蟹身先用猛油翻炸過,再加入蒜茸椒絲豆豉爆炒而成,鍋氣十足,是一道由香港相傳開來的歷史佳肴,配以白葡萄酒最佳。
螃蟹洗刷干凈,放入鍋中,放入冷水(不能用熱水)差不多正好可以沒過螃蟹即可,放入適量的姜,蔥,鹽(用調料者可不放鹽),用大火燒開,燒開后調小火,螃蟹少則燒10分鐘,螃蟹多則燒12分鐘(不要時間太長,螃蟹會老,肉會縮),此時可以看見有雌蟹的黃油漂在水面上,悶上幾分鐘就可以撈起品嘗了。
伊面扒蟹蓋
選用帶有甘香膏油的老虎蟹蟹蓋,裝著用蟹汁上湯煮過的伊面,猶如揭開河蚌尋到奪目的珍珠般耀眼。蟹黃特有的香醇纏繞著伊面,再加入些許芽菜,吃起來清甜爽口,回味無窮。伊面的分量根據蟹蓋的大小盛裝得恰到好處,絕對低脂低油,貪靚的女士可以盡情享受。
花雕蒸紅蟹
采用陳年花雕酒秘制而成,可以中和蟹肉的寒性而不掩蓋蟹的甘香。上桌時,花雕酒香中帶動濃郁的肉香在空氣中彌漫散播,有很濃厚的酒香卻沒有酒的苦澀味,讓人垂涎三尺。紅蟹墊著雞蛋一起蒸熟,金黃色的汁液在碟中讓紅蟹浸潤,仿佛與生俱來的相稱。咀嚼著踏實的紅蟹,陳年紅酒味不經意間在唇齒之間飄逸開來。
馬爹里粉絲焗紅蟹煲
選用新鮮的膏蟹,用馬爹里、粉絲和廚師的特別調味料制而成。膏蟹吸收了馬爹里的酒香后不但鮮甜美味,而且野味十足。這個做法也非常創新,馬爹里和膏蟹搭配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嘗試。
炒芙蓉蟹茸
所需材料:蟹肉1/2飯碗(熟的)蛋白8個(蛋黃可作飾物)色拉油8~10大匙蔥屑1/2大匙胡椒1/2茶匙;鹽3/5茶匙味精少許酒1茶匙。
作法步驟:
1.鮮蛋蒸熟后挖出肉1,用清水油洗干凈,撈起滴干水份。
2.蛋白仔細打勻,加入蟹肉及A料,攪拌均勻。
3.炒鍋入油,加至溫熱,倒入蟹肉,用中火慢慢鏟起蛋汁并略為翻動,使蛋汁凝而不硬,至蛋汁全部凝起后即可盛起供食。
備注:亦可買現成剝好的鮮蟹肉來蒸,或罐裝的蟹肉來做。
蒜蓉豆豉美味蟹
原料:蟹500克[11/8磅/13兩]李錦記姜蓉2湯匙李錦記蒜蓉1/2茶匙3棵(切段)生粉11/2湯匙胡椒粉1/2茶匙糖1湯匙清水1/4杯[60毫升]生粉1茶匙水2湯匙.
制作方法:
1.將蟹洗凈,瀝干水份,沾上生粉,泡油至半熟,瀝油待用。
2.下油2湯匙爆香姜蓉、蒜蓉及段。
3.加入蟹及調味料,拌炒約8分鐘。
4.最后加入芡汁,煮至汁濃即成。
蟹鑲橙
浙江杭州傳統名菜。創于南宋,流傳至今。以蟹黃、蟹肉為主料煸炒后鑲入橙子中蒸制而成。成菜色艷形美,橙香蟹肥,風味獨特,后味醇濃。
原料:
凈蟹膏肉200克,雞蛋2個,鮮橙10個,豬肥膘肉、凈荸薺各25克精鹽3克,白酒、姜各5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
制法:
1.將每個鮮橙在上部四分之一處截一片頂,頂留用,將橙瓤挖出,留一部分橙肉,姜切末;
2.豬肥膘肉氽熟,切削頂,凈荸薺切成小丁,蟹肉,肥膘丁、荸薺丁加雞蛋液、姜末、胡椒粉、精鹽、味精、白酒拌勻,分10份裝入鮮橙內,將原來截起的橙片蓋頂
3.醬娘好的橙放盤中,蒸30分鐘取出即可。
花雕蒸蟹
主菜用料:青蟹1只,花雕酒50克,白砂糖1.75克,味精1.75克,鹽1克,雞油5克,姜2片;
配飾用料:干紅椒1個,小蔥2根,香菜葉少許。
做法:將青蟹清洗干凈后,放入所有原料,大火蒸10分鐘即可裝盤。小蔥切絲、干紅椒切段,蔥絲穿于紅椒段中,放香菜葉上即成.
溫馨提示:
這是一道既夠檔次又幾乎沒有任何烹飪技巧的菜,只需注意不要過火,蟹肉老了實在是很敗食興的一件事。能決定這道菜好吃與否的關鍵是花雕酒,正宗紹興花雕的香最能襯出蟹的鮮嫩,當然如果舍得的話,用這款藝術香檳替代花雕,更會有不同收獲。這里用雞油是取其清香,如果用別的油代替的話,建議用花生油。
麻辣蟹
材料:(兩人份)鮮蟹500克一只花椒碎末10克辣椒油15克芫茜5克小紅辣椒三四只鹽10克姜5克白糖5克料酒10克熟芝麻5克(兩人份),茨粉5克。
做法:
1.先用刷子把肉蟹洗凈,去掉肉蟹的腳和腳鉗,掰開蟹殼,注意,是從蟹沒有鉗子的一端朝向長有大鉗的一端掰開。掰開后,將腔內骯臟的地方洗凈,再用刀將蟹身切成兩刀四塊,并將蟹鉗拍破,上述全置入盤里。
2.把小辣椒切成小片,芫茜切段,姜洗干凈切成末,然后與料酒、鹽一起撒在肉蟹盤里,放入蒸籠里先蒸8分鐘,關火。
3.另起鑊,置入辣椒油,同時將花椒碎末,另份小辣椒片倒入,以慢火炒出香味,然后將蒸過的蟹及蒸出的湯水全倒入鑊中,煸炒4分鐘,勾一個芡,撒上芝麻,即可出鑊。上碟后,可用筷子把螃蟹擺回原狀,并撒點芫茜,紅紅綠綠,賣相也好看。
【備注】:
選蟹要活潑且重,既是肉蟹,鉗大殼厚也不一定劃算,倒不如身肥豐滿。掰蟹殼的時候小心弄著手,拍蟹鉗也別太碎,稍破就可以。
辣椒蟹
材料:蟹600克青、紅椒各2條指天椒3條姜粒1湯匙蒜茸1茶匙;
調味料:醬青、魚露各1茶匙鹽半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清水半杯;芡汁料:玉蜀黍粉半茶匙清水2湯匙
做法:
①把蟹洗干凈,斬成4至6塊,蟹蓋保持原狀。青、紅椒切粒。
②燒油至大滾,將蟹塊撲上少許玉蜀黍粉,放下泡油,取出瀝干油分。
③下油2湯匙爆香姜粒、蒜茸、指天椒以及青、紅椒粒,蟹回鑊兜勻,加入調味料煮滾,埋芡即可上碟。
【備注】
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能驅寒去濕和振奮精神,除可作為菜肴,也可用來伴碟增添美感。
香辣炒蟹
原料:活肉蟹、干辣椒節、花椒、姜片、蒜片、蔥節、精鹽、胡椒粉、料酒、干細淀粉、海鮮醬、水淀汾、雞精、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精煉油、鮮湯
制作過程:
1.活肉蟹從腹臍處取殼,去凈內臟及鰓葉,宰去腿尖及殼沿,洗凈后,將蟹斬成八塊,加入適量精鹽,料酒拌勻。
2.鍋置旺火上,燒精煉油至五成油溫,然后將蟹塊斬口處粘裹上干細淀粉,入油鍋內浸炸至熟(蟹殼同時成熟)。
3.鍋內另加油,燒至四成油溫,投入干辣椒節,花椒炒香,摻入鮮湯,略燒片刻,再下姜、蔥蒜、海蟹,最后放入精鹽、料酒、海鮮醬、雞精燒約2分鐘后,用水淀粉收薄芡,最后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勻即可裝盤。
風味特點:色澤紅亮,鮮香麻辣,味濃厚。
白沙紅蟹
主料:鮮蟹
輔料:蔥干辣椒
調料:食用油鹽味精雞精黃酒淀粉
做法:
1.將2只紅膏蟹洗凈切成小塊,焯水,然后加入鹽、味精、雞精、黃酒腌漬一下。
2.起油鍋,燒至六成熱時,先將蟹殼放入油鍋,再將腌漬好的紅膏蟹塊拍上淀粉放入油鍋中,炸之金黃色后撈出。
3.把蔥和干辣椒放入鍋中煸香,倒入已經炒制過的鹽塊和炸好的蟹塊,翻炒片刻即可出鍋裝盤。
〖特色〗紅白相宜,猶如蟹在白沙中漫步,而且口感格外脆香。
編輯本段保存方法
大閘蟹離開水后如何進行保存使得能夠保鮮,通常我們買回來后大閘蟹都會放入水中放養幾天,但需要些技巧,要不大閘蟹就會窒息而死。還有就是是冰箱保存了,保存這兩種方法具體介紹如下:
方法一:冰箱保存大閘蟹,保存時間三天左右
大閘蟹是鮮活水產品,離水后保存時間較短,所購數量能在3天左右的時間吃完的大閘蟹保存比較簡單: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把蟹的腳和閘捆起來,以減少大閘蟹體力消耗,然后放在冰箱的冷藏柜,蓋上濕毛巾保存即可。每天吃的時候先挑選活力不足的吃,活力足的大閘蟹可繼續保存。蟹的活力足否的區分的辦法是:用手輕觸大閘蟹的眼睛,如果反應不靈敏就先吃掉。
方法二:塑料桶/盆保存大閘蟹,保存時間7天左右
準備一個30—50公分高的塑料桶/盆,塑料桶/盆內壁光滑不易逃跑。把大閘蟹放入其中,不要層疊;然后加水至大閘蟹身體的一半高便于保濕,切忌把大閘蟹全部埋住,如果水太深螃蟹會因為缺氧窒息而死。桶/盆不要加蓋,每天檢查大閘蟹,把活力不足的大閘蟹及時吃掉,采用這種方法保存大閘蟹,氣溫不高的時候大閘蟹保存可超過5天。
編輯本段養殖區選擇
濕地養殖區要遠離村莊、工礦區,自然環境優良,無污染,蓄水方便,水草資源、小蝦及螺、蜆等底棲生物豐富,底質淤泥層少(10厘米),無兇猛魚類等敵害生物,路渠等設施配套。
放苗
首先加強黃河口河蟹原種的選育工作,保持黃河口河蟹的優良性狀,培育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堅持選用野生親蟹繁育,操作中實行自然篩選、去雜留純、去劣留良,保證嚴格篩選。然后選擇規格整齊,大小100只/千克~200只/千克為好,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無寄生蟲附著(嚴禁投放性早熟扣蟹)的扣蟹,經3‰~4‰食鹽水溶液浸洗3分鐘~5分鐘后于4月份向濕地溝渠投放蟹苗。采用一次放足,三級放養。放苗時養殖區與育苗池鹽差≤5‰,溫差≤2℃,放養密度每畝200只~400只。為讓蟹苗適應新的生長環境,在投放后一周內用隔斷隔開,并投蛋黃及豆漿豆渣,待他們適應環境后,敞開隔斷放入各個主渠和支渠。
日常管理
堅持可持續的健康養殖模式,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工作。通過蘆葦生態養殖,保護濕地植被,使該區域養殖環境具有較強的水質調控和凈化功能,從而做到黃河口河蟹健康養殖。其次是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管理。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蘆葦濕地養殖區的抽樣化驗,及時掌握養殖區中水環境的各項理化指標,合理調控,使養殖用水達到黃河口河蟹養殖生產的環境要求。蟹苗放養以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觀察蟹子生長及攝食情況,定期對養殖區水質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鹽度:0‰~30‰,適宜溫度15℃~30℃,最佳溫度22℃~2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氨氮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氫0.01毫克/升以下。
水質調節
養殖過程中不用藥,基本不換水,水質惡化或者暴雨天要及時調水或加水,換水量根據情況而定。在生產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控制技術操作,不使用農藥及激素等,直接引用黃河水自然養殖,夏季高溫時,視水質情況,不定期換水,每次換水水深10厘米~20厘米,先排后灌。
收捕銷售
每年9月~10月用燈光誘捕法或在各個水渠內插網捕捉大閘蟹,捕捉的成蟹應經2小時以上的網箱暫養,經吐泥濾臟后,分袋包裝,保溫運輸至市場銷售
編輯本段其他資料
保存方法
保存方法一
用冰箱保存陽澄湖大閘蟹。所購大閘蟹數量不多能在三天左右吃完的保存比較簡單: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把大閘蟹的腳捆起來以減少大閘蟹體力消耗,然后放在冰箱的冷藏柜,溫度保持5度-10度,蓋上濕毛巾保存即可。
保存方法二
選活力旺盛的大閘蟹,準備一個30-50公分高的塑料桶/盆,把大閘蟹放入其中不能層疊;然后加水至大閘蟹身體的一半高主要是保濕,不能把大閘蟹全部埋住。
保存方法三
如果所購陽澄湖大閘蟹量多三五天吃不完,最好的保存辦法是,把自己的浴缸作為臨時的池子
大閘蟹生命力強,一般保存方式:保存溫度約5℃
平時放置生鮮臺上(下面鋪少許冰):2-3小時噴水一次。
晚上收存:放置保力龍箱內,沾濕泡棉或綿布鋪在其上,加少許冰塊即可,加蓋,但容器側邊需開孔保持通風。
選擇技巧
看蟹殼殼貝色澤鮮明,有光澤,且呈墨綠色的,一般都體厚堅實;呈黃色的,大多較瘦弱;能挑選到“金毛金爪”的更好。
看肚臍肚臍突出來的,一般都脂肥膏滿:凹進去的,大多是膘體不足。當用手拿蟹時還要覺得夠“重”,這才挑到肥美多膏,蟹肉豐滿的大閘蟹。
看蟹足足爪結實,蟹足上的“腳毛”叢生,一般都膘足老健;無毛的,大多是體軟無膘。
看雌雄俗話說:“農歷八月挑雌蟹,九月過后選雄蟹”。因為農歷九月過后雄蟹性腺成熟好,滋味營養最佳。只是現在大家都喜歡選擇雌性。一般肚臍圓形的為雌蟹,肚臍尖形的為雄蟹。
看活力將蟹翻轉身來,能迅速用蟹足彈轉翻回的,說明活力強;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時間不能長。
也可通過其“橫行”來觀察,爬行時肚腹離地者就是好貨。當然,其蟹足均被綁住,那就不在此列了。
看蟹是否反應靈敏,若用手或枝條觸動其眼睛旁邊時,眼珠子會靈活閃動,反應敏捷,或者會“口噴白泡”者,還是夠生猛和新鮮的。
正宗陽澄湖大閘蟹
正宗陽澄湖大閘蟹有四大特征:
一是青背:陽澄湖大閘蟹的蟹殼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澤;由于這種色彩大方潔凈,惹人喜愛,故稱青殼蟹。這是清澈的陽澄湖水賦予它的獨特外表。陽澄湖大閘蟹的青背上象涂上一層明油,粗看近似灰色,細看水晶燈,灰中帶青,青而發亮,和其他螃蟹相比,顯得神氣十足,簡直象個威風凜凜、光彩照人的鐵甲將軍。
二是白肚:貼泥的臍腹甲殼,晶瑩潔白,無墨色斑點;陽澄湖大閘蟹肚殼一般都是白色的,白得不同尋常,它白中帶青,有光澤,給人晶瑩潔白的感覺。這是因為清澈的陽澄湖湖底長有茂密的豬鬃草和其它水草,棲息在這里的大閘蟹常在水草上爬行,與水草發生磨擦,猶如器皿在清水中不停地洗涮、上光。因此,陽澄湖大閘蟹的白肚外觀上能給人一種玉質般的美感。
三是金爪:陽澄湖大閘蟹的蟹爪金黃,堅實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雙螯騰空,臍背隆起,威風凜凜。陽澄湖大閘蟹蟹爪近似上等煙絲的金黃色,故又名金爪蟹,而普通螃蟹常與泥漿接觸,則呈灰褐色。陽澄湖大閘蟹的“金爪”,也是陽澄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賦予它的,螃蟹在湖底爬行,爪子常插入黃泥砂礫,常踩踏水草,這不僅比常在松軟的泥漿中爬行潔凈得多;而且由于湖底堅硬、平坦,宛如一個天然運動場,蟹在上面爬行,自然就練出了與其魁梧身材相稱的堅強有力的爪子。
四是黃毛:陽澄湖大閘蟹的蟹腿的毛長而呈黃色,根根挺拔;陽澄湖大閘蟹兩螯八腿上的茸毛都是金黃色的,且長達3-4厘米,普通的螃蟹不僅爪呈灰褐色,而且螃蟹的茸毛也短。
時令選擇
老上海習慣:刮西北風,吃大閘蟹。近年來,全球變暖,江南一帶的寒潮,推遲到元旦前后了。此時,大閘蟹進入晚期,產量減少;非但品質低,而且價錢貴。
過去,大閘蟹主要產自蘇州陽澄湖,"西北風刮,蟹腳癢",當時當地的氣象物候經驗。現在,科學養殖技術大大進步,從"全國河蟹大賽"的獲獎情況來看,最好的產地,已經轉向長江中游和淮河下游的湖區。優質大閘蟹的上市時間也相應提前。
事實上,蘇南工業模式,對環境產生很大破壞。這兩年,太湖也受到污染,大閘蟹大幅度減產。
刮西北風,吃大閘蟹,還有一個原因:螃蟹受寒以后,肉質收緊,口感細膩更加富于彈性。現在,我們的大閘蟹全部保存在冷藏庫中,起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每年10-11月,大閘蟹最好吃。
科學吃法
大閘蟹的吃法,包括武吃和文吃。所謂武吃,就是不用任何工具,拿著螃蟹就掰、咬、啃、嚼、咽的那種平民吃法,文吃則是用工具精心地挖出蟹殼、蟹腿、蟹鉗每一處細小的蟹肉,吃完之后把空的蟹殼蟹腳拼起來,還像一只完整的大閘蟹那樣。不過,這樣吃一只螃蟹少說也要一個多小時吧,不僅吃不飽,反而可能早就饑腸轆轆了,所以這種吃法只能上升到蟹文化的高度,與大碗喝酒大口吃蟹的層次和感受完全不同。禮氏物語從大多數非專業吃貨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吃個螃蟹要那么多講究,那么費神,可能很多人也不會去體驗了。
第一步,剪掉大閘蟹的八只腳,包括兩只大鉗,放涼后其中的肉會自動與蟹殼分開,很容易被捅出甚至是被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后來吃。
第二步,將蟹掩(即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公蟹母蟹形狀不同)去掉,順勢揭開蟹蓋;
第三步,先吃蟹蓋部分,用小勺把中間的蟹胃部分舀出,輕輕將外面包裹著的蟹黃吮干凈。注意,不要吮破中間那個呈三角錐形的蟹胃,應將其丟棄;
第四步,吃完蟹蓋輪到蟹身,先用剪刀將多余的蟹腳、蟹嘴和蟹肺剪掉;
第五步,用勺柄將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挑出來,那是蟹心部分,丟棄;
第六步,用小勺舀點醋淋在蟹身上,然后把蟹身的蟹黃蟹膏吃干凈;
第七步,把蟹身掰成兩半,此時可見呈絲狀的蟹肉。只要順著蟹腳來撕,就可以將蟹肉拆出。吃干凈的蟹殼是完整呈半透明狀的;
第八步,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截蟹腳尖可充當工具。先用蟹腳尖細的那一頭把蟹腿中段的肉捅出來,再用蟹腳尖粗的那一頭把蟹腿前段的肉捅出來;
第九步,將蟹鉗分成三段,前兩段都可將蟹殼直接剪開,用勺舀出肉。最后的那只鉗子,技巧是剪開兩邊,然后用手往相反的方向掰兩只鉗腳,鉗殼就完整的分開了。
注意事項
在制作和品嘗陽澄湖大閘蟹時都有一些共同的要點,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將陽澄湖大閘蟹的做法和吃法注意事項總結如下:
1.大閘蟹一定要在鮮活的時候烹調了吃,“絕對不能吃死了的大閘蟹!”陽澄湖當地人以及幾乎所有的文章都這么說,因為死掉的大閘蟹會分泌一種毒素容易讓人中毒。
2.蒸大閘蟹的時候,首先把螃蟹沖洗干凈,要注意螃蟹蓋朝下放到盤子里,以免蟹黃流出造成浪費。蒸鍋上氣后大約15分鐘即可蒸熟,如果你不放心,延長幾分鐘也無妨。
3.螃蟹的一些部位是不能吃的,例如螃蟹肚臍的蟹掩(在螃蟹腹部,公蟹蟹掩呈三角形,母蟹為橢圓型)、螃蟹的呼吸系統(解開蟹殼,內部兩邊呈白色羽毛狀的部分)、蟹心(在蟹體肉中間,一個小白片,像一小塊煎雞蛋的蛋白那樣)等。據說蟹心極寒,身體虛弱的人吃了可能會鬧肚子。不過現在都是人工養殖的大閘蟹,想要找那么極寒的東西似乎都不容易了,人體試驗表明,每餐兩只大閘蟹即使吃下蟹心也未見任何異常反應。實際上很多人也從來沒注意到螃蟹的這個部位。
六月黃大閘蟹的吃法
各大商家不相落后,相繼推出了"六月黃". 吃大閘蟹歷來有吃“六月黃”的說法,所謂“六月黃”,即指“童子蟹”,這些剛剛經過第三次脫殼的雄性“童子蟹”,體重一般在2兩左右,具有外殼脆、內殼軟、腥味重、肉質豐滿的特點,六月黃主要是吃公蟹。
六月黃的做法也是有講究的,時尚一點的吃法主要有面拖蟹和醉蟹兩種
一.面拖蟹
配料:毛豆子半斤面粉少許 調料:酒 蔥姜 鹽味精做法:
1.洗凈,一切兩段,去除蟹臍等穢物。
2.待油溫7分熱,把蟹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
3.煎好后倒入黃酒,放入蔥姜毛豆煸炒,加水蓋過六月黃蟹,別忘記放鹽。
4.大火燒開,改中火,約10分鐘后將用剩的面粉加水調勻,倒入鍋內勾芡,
5.不停的翻抄,最后放入少許味精,即可出鍋。
二.醉蟹
1.洗凈擦干,放進大瓶子里,加鹽,密封。
2.一般如此這般腌一天左右。
3.用料有姜,黃酒,醬油,鹽,糖,味精,白酒少許。以黃酒為主,黃酒的量視蟹的多少而定,能滿過蟹就可以了。把姜塊及醬油,鹽,糖,味精各少許加入黃酒煮沸,放至冷卻。
4.腌死的蟹會吐出一些水,倒掉,再倒入第三步做好的料。加少少少少許白酒封口,然后密封。白酒切不可多,多了會有苦味,并且蟹肉會柴。
5.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就可以了。大閘蟹不能放在冰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