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
個人簡介
默克爾,全名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德國女政治家,1998年至2000年默克爾任基督教民主聯盟總書記,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默克爾任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2005年11月任聯盟黨和社民黨大聯合政府總理,默克爾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在2009年9月的大選中成功連任。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安格拉·默克爾于2012年2月2日上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這是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五次訪問中國。2013年在當地時間九月22日舉行的德國聯邦大選中,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為首的基民盟聯合姊妹黨基社盟贏得41.5%的多數選票,默克爾成功連任總理
個人覆歷
默克爾一位來自德國東部的女博士(物理學),在德國統一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15年中,一舉成為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1973年至1978年安格拉·默克爾在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1978年至1990年在原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工作,198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9年11月默克爾加入原民主德國“民主覺醒”組織;1990年出任原民主德國最后一屆政府的副發言人,同年8月加入德國基民盟,并在德國重新統一后當選聯邦議員;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年至1998年任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默克爾1997年8月曾作為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訪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于2006年5月21日至23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從校園里的“灰老鼠”到“科爾的小女孩”,從“德國鐵娘子”到未來的總理,她的政治魅力在哪里?當有人問她當初為何能吸引科爾的目光時,她回答:“我來自東邊(東德),是個女人,年紀又輕,我代表了黨內三種少數群體。”
默克爾的確是一名出色的學生。每天早晨,即使是在等車上學時,她也要抓緊時間學習。她的學習成績相當棒,尤其是俄語和數學。 1973 年她以平均成績最優中學畢業(德國學校里學習成績分為1,2,3,4,5,6個檔次,她取得了1級)。
在1973 年默克爾為了學習物理學而遷居萊比錫,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攻讀物理學(1973年-1978年),1978年畢業后又來到柏林,在原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從事理論的研究工作(1978年-1990年)。 研究所當時共有650人,其中約350是科學家。1986年默克爾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量子化學。
走進政壇
1998年,科爾領導的右翼政府在選舉中失利,社民黨相隔十六年再次執政。金融丑聞危及基民盟很多領導的形象,首當其沖的是科爾本人,然后是主席沃爾夫岡·朔伊布勒。2000年,曾任基民盟秘書長的默克爾宣布參選基民盟領導人,并公開聲明與科爾等人劃清界限。默克爾最終接替朔伊布勒成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領導人。默克爾當選在很多方面都是讓人十分驚訝:基民盟被認為是傳統保守的政黨,男人主導一切。 很多人拿默克爾與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兩個人都是政治女強人,還都曾經是科學家)比較,把她叫做(多數是非德國媒體)“鐵姑娘”。有時新聞媒體還用“Angie”稱呼她。
除了基民盟領導人的職務外,2002年起她還是聯邦議會中基民盟中保守派的代表。
2002年,默克爾不顧全國反對,公開贊成伊拉克戰爭,聲稱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導致她領導的基民黨在聯邦選舉中慘敗。施羅德其后把選舉勝利歸功于他強烈反對美國霸權和軍事冒險的強硬態度。
2005年5月30日,她正式代表基民盟/基社盟,在9月18日舉行的聯邦選舉中與總理施羅德角逐下任總理。10月10日,大選中幾乎打成平手的基民盟與社民黨在近兩個月的聯合組閣談判中取得共識,確認由默克爾出任聯邦總理,內閣人事由社民黨主導,組成四十年首個「左右大聯盟」。
2005年11月22日,她正式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也是一千年前神圣羅馬帝國的狄奧凡諾(Theophanu)女皇(956-991年)之后,第一位領導日耳曼的女性。她也是兩德統一后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
政策貢獻
默克爾擔心歐盟未能定義“未來貿易戰”的共同利益,2009年歐洲的冷戰以保持“和平和自由”的目的已經實現。“這就是我認為的,歐洲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不是把太多精力放到諸如‘要不要在葡萄牙修建與德國西北部相同的自行車專用道’這樣的事情上。”
默克爾贊同國家自愿參與模式需要變革。“在德國,我們總是面對‘總是慢一拍’的危險。我們要加速變革。”
2009年,經過與社民黨近四年的「左右共治」,在聯邦議會選舉,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再次取得勝利,議席較上屆增加,與同屬中間偏右的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
糧食問題
默克爾認為包括印度及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當地人民不斷改善及提高原有的飲食水平,是導致2008年上半年世界糧價飆漲的主要原因,并否認大量農作物被用于制造生質燃料為價格上升的原因。默克爾說﹕“如果他們(印度人)突然比從前多吃一頓飯,又如果一億中國人突然開始喝牛奶,當然,我們的奶量必然有所缺減,其他方面(糧食)亦然。”
經濟與社會政策
默克爾在2000年底就試圖規劃「新社會市場經濟」。這個計劃就是要提供一個社會市場經濟的穩定概念。在1999年格哈特·施羅德內閣中就已經出現這樣的概念。而到2001年8月27日在當時CDU委員會里面,默克爾主席擬定了這個討論方案,并在該年12月的聯邦議會日時,基民盟在德勒斯登宣示這份計劃,并且成為基民盟施政計劃的一環。
家庭政策
作為女性與年輕人的聯邦總理,出身自東德的默克爾相當在意女性就業率、生育率等問題。在東德與西德之間,存在著不同阻礙生育的法律狀況,這也是后來她進行法律統一改革的原因。她政策要點之一就是在性別平權法(Gleichberechtigungsgesetz (1993/94))內強化女性就業條件。同時關于兒童與青年協助法(Kinder- und Jugendhilfegeset)的修訂,也讓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享有幼兒園的法律保障,這是她最大的成果。
環境政策
早于1995年4月時,默克爾在柏林任聯合國氣候委員會的第一屆環境部長。在這段期間內,她致力于減少國際溫室效應。1997年在京都議定書簽署之后,默克爾就開始投入減碳工作。默克爾是一個關注核心能源運用的支持者,比如如何從關鍵資源中獲得電力。在她的領導下,致力于減少核廢料。1998年5月,在德法邊界出現違法處理核廢料事件,默克爾也因出現監督不當,受到反對黨批評而辭職。然而她證明了自己的對核能經濟的能力與責任感。1997年的官方宣告里面,也看的到每年要持續針對特殊能源增稅,比如石油、天然氣與電力(生態稅)。
家庭生活
她的父親叫霍斯特·卡斯納,是一位新教牧師,母親則從事教育工作,教授拉 丁文和英語。默克爾一歲時,他們一家移居遷往勃蘭登堡的坦布林)。默克爾的少年時光是在那里渡過的。威嚴的父親自默克爾很小的時候起就向她灌輸了一種觀念:必須永遠比同齡人更出色。后來,這個信條便成了默克爾畢生的座右銘。
前東德的生活背景給她帶來不少好處。她作為牧師的女兒,并在每間屋子都可能存在東德警察告密者的社會里度過生命的前36年,養成了很好的掩飾或控制情緒的能力。除了德語外,默克爾會說俄語與英語,當人家評論她身為東德人的背景時,她說:“真的有話可說的人,是連化妝(掩飾)都不需要的。”
在學校里,默克爾并不很顯眼,在高中同學們的印象里,默克爾從未有過男友,屬于“沒被吻過的一族”。她的同學回憶說,默克爾當年生活十分簡樸,衣著的色彩總是很淺淡,以致曾有同學譏笑她是“灰老鼠”。
默克爾經歷了第一次婚姻的失敗,1982 年正式與其前夫烏爾里希·默克爾(Ulrich Merkel))離婚。她現任(即第二任)丈夫是畢業并任教于德國洪堡大學博士教授、量子化學家Joachim Sauer,兩人是1981年認識的,當時Sauer是她的博士研究生導師。1985年兩人各自離婚(紹爾的前妻是一名化學家,兩人育有兩個兒子,夫妻感情不和、早就分居,于1985年離婚)。1986年默克爾在博士畢業后,兩人住到了一起。直到1998年,默克爾升任基民盟主席后,兩人才正式結婚。兩德統一之后,默克爾從政,紹爾繼續科研事業。自1993年開始,紹爾在母校德國洪堡大學擔任全職教授。
最新報道
德國大選結束
德國22日公布的德國大選投票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獲得超過42%選票,成為聯邦議院選舉的最大贏家,甚至可能單獨執政。而執政伙伴自民黨慘敗,得票率僅為4.6%,可能無法進入聯邦議院。聯盟黨23日將召開高層會議,對最終選舉結果進行磋商。而美國方面,美聯儲周三宣布維持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不變,令市場大呼意外。在公布利率決議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伯南克表示,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E)沒有時間表,并且他預期2016年后的幾年內利率將升至4%。拉加德補充說,美聯儲主席及其委員會會根據未來情況來確定時機來臨的時間,但就現在而言,時機還沒有成熟,這和IMF所建議的一致。所以,因美元之前下跌的大部分行情又慢慢回調到原來位置,市場依然處于震蕩周期中。
本周美國方面將公布眾多重要宏觀經濟數據,這其中包括:美國9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美國9月里奇蒙德聯儲制造業指數、9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美國8月耐用品訂單、美國8月新屋銷售、美國第二季度實際GDP終值、美國8月成屋簽約銷售、美國8月個人收入以及9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這些數據將會引導本周行情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