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制度
清潔生產是指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清潔生產制度則是對上述各環節、內容和措施的法定化、正規化和制度化。
(一)清潔生產的適用對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和服務活動的單位以及從事相關管理活動的部門。
(二)清潔生產的推行
清潔生產的推行以政府為主,主要采取行政指導的方式。主要包括:
1.清潔生產規劃制度。其目的是明確清潔生產的目標、政策、措施、方法等具體要求和內容,使清潔生產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2.清潔生產信息制度。建立清潔生產信息交換中心和信息傳播網,示范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打破清潔生產信息的地區、行業封鎖,保證清潔生產信息渠道的暢通。
3.清潔生產技術創新、交流制度。包括制定清潔生產名錄,審定、發布清潔生產的技術、工藝,限期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制定清潔生產的教育培訓計劃,精心組織對有關清潔生產人員的培訓等內容。
4.清潔產品的環境標志制度。制定有關清潔生產產品的標準及質量檢驗方法,對清潔產品進行環境標志認證。
5.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的限期淘汰制度。國務院經濟貿易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發布限期淘汰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以及產品的名錄。
(三)清潔生產的實施
清潔生產的實施以企業為主,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設置其在清潔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來進行。企業既有依法采取清潔生產措施、提交清潔生產的有關報告、資料的義務,也有依法從政府獲得清潔生產信息、資料和資金、技術援助的權利。主要包括兩項制度:
1.清潔生產審計制度。清潔生產審計是企業對生產全過程中每個單元操作的生產和排污情況進行定量審查,找出高消耗和排污的原因,然后提出對策,制定和實施預防方案。它是企業識別清潔生產機會的有效工具,是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的起點和核心。
2.體系認證的制度。體系認證的制度是企業向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授權的認證機構提出認證申請,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高清潔生產水平。
(四)清潔生產的經濟刺激
對從事清潔生產研究、示范和培訓,實施國家清潔生產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列入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級財政安排的有關技術進步專項資金的扶持范圍;對利用廢物生產產品和從廢物中回收原料的,減征或者免征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