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虎鯨
【名稱】: 侏虎鯨【學名】:feresa attenuata【英文名】: pygmy killer whale【別名】:烏牛、小殺人鯨、小逆戟鯨、細長黑鯨、細長領航鯨、小虎鯨【分類】:侏虎鯨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領航鯨科(或者屬于海豚科)、侏虎鯨屬。該屬僅有侏虎鯨1種,全身呈黑色或
【名稱】: 侏虎鯨
【學名】:feresa attenuata
【英文名】: pygmy killer whale
【別名】:烏牛、小殺人鯨、小逆戟鯨、細長黑鯨、細長領航鯨、小虎鯨
【分類】:
侏虎鯨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領航鯨科(或者屬于海豚科)、侏虎鯨屬。該屬僅有侏虎鯨1種,全身呈黑色或黑灰色,具有淡色斑,體長小于5米,脊椎骨為70枚左右,僅有3-4個頸椎愈合,這些均與偽虎鯨屬不同。另外,該屬動物的牙齒較少,每側的上、下頜各有10-11枚。
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動物界(mam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鯨目(cetacea)
科:海豚科(delphinidae)
屬:侏虎鯨屬(feresa)
種:侏虎鯨(f. attenuata)
【形態】:
侏虎鯨體長為2.5米左右,體形與偽虎鯨很相似,但比較小。從側面看,它的頭部的形態界于領航鯨和偽虎鯨之間,身體由頭部向軀干部逐漸變粗。從上面看,頭部的左右側扁,越往前端越細。鰭肢的位置很靠前,長約為體長的1/8,末端較鈍,呈寬圓形。背鰭為三角形,上端尖,后緣略微凹入,位于身體的中部。尾鰭與普通的海豚差不多。全身均為黑色,但唇部有不規則的白斑,從臍部往后到肛門之間的下腹部,有長圓形的白斑,體側還有波狀的淡色斑,兩個鰭肢的基部之間有領航鯨身上的那種淡色花紋,但死亡以后,尤其是皮膚干燥以后,這些淡色斑就基本消失了。大多數個體右側的牙齒比左側少1枚。前3個頸椎愈合,雙頭肋骨有5對。v形骨有23一25個。
【分布】:
侏虎鯨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在我國偶見于臺灣蘇澳附近海域,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鯨類,性情兇猛,甚至捕食其他海豚。
【學名】:feresa attenuata
【英文名】: pygmy killer whale
【別名】:烏牛、小殺人鯨、小逆戟鯨、細長黑鯨、細長領航鯨、小虎鯨
【分類】:
侏虎鯨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領航鯨科(或者屬于海豚科)、侏虎鯨屬。該屬僅有侏虎鯨1種,全身呈黑色或黑灰色,具有淡色斑,體長小于5米,脊椎骨為70枚左右,僅有3-4個頸椎愈合,這些均與偽虎鯨屬不同。另外,該屬動物的牙齒較少,每側的上、下頜各有10-11枚。
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動物界(mam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哺乳綱(mammalia)
目:鯨目(cetacea)
科:海豚科(delphinidae)
屬:侏虎鯨屬(feresa)
種:侏虎鯨(f. attenuata)
【形態】:
侏虎鯨體長為2.5米左右,體形與偽虎鯨很相似,但比較小。從側面看,它的頭部的形態界于領航鯨和偽虎鯨之間,身體由頭部向軀干部逐漸變粗。從上面看,頭部的左右側扁,越往前端越細。鰭肢的位置很靠前,長約為體長的1/8,末端較鈍,呈寬圓形。背鰭為三角形,上端尖,后緣略微凹入,位于身體的中部。尾鰭與普通的海豚差不多。全身均為黑色,但唇部有不規則的白斑,從臍部往后到肛門之間的下腹部,有長圓形的白斑,體側還有波狀的淡色斑,兩個鰭肢的基部之間有領航鯨身上的那種淡色花紋,但死亡以后,尤其是皮膚干燥以后,這些淡色斑就基本消失了。大多數個體右側的牙齒比左側少1枚。前3個頸椎愈合,雙頭肋骨有5對。v形骨有23一25個。
【分布】:
侏虎鯨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在我國偶見于臺灣蘇澳附近海域,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鯨類,性情兇猛,甚至捕食其他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