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渦
【高原渦】(plateau voftex)青藏高原低渦的簡稱。是形成或活動于青藏高原地區的低渦。高原低渦有冷性和暖性兩種。
簡介
【高原渦】(plateau voftex)青藏高原低渦的簡稱。是形成或活動于青藏高原地區的低渦,有從高原西側移入的,多數是因地形的動力和熱力作用在高原上生成的。水平尺度約500km,厚度約 2-3km,500hPa高度上最清楚,是高原地區主要降水天氣系統之一。
低渦的種類
高原上生成的低渦有冷性和暖性兩種。冷性低渦常生成于高原西南部或高原北側,尺度較大且較深厚,常出現在冬半年,天氣以陣性降水為主;暖性低渦基本上是夏季,在高原中部、南部及柴達木等地生成的,屬于淺薄系統,范圍小,移動慢,在源地無明顯降水。高原低渦不僅影響高原內部,當其移出高原后對中國東部地區的天氣有很大影響。
研究中存在問題
由于資料缺乏,目前較缺少對東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渦活動的研究,如對高原低渦東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條件和東移出高原后不消失而東移、發展的原因還不清楚。
項目試驗啟動
2011年7月1日,為期一月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青藏高原及東側觀測布局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觀測試驗成功啟動。試驗由項目承擔單位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參加單位西藏高原大氣環境研究所、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云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共同發起,邀請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協同開展。

試驗目標:通過在青藏高原及周邊關鍵區、局地典型天氣氣候系統(如高原渦、西南渦等)主要源區、主要活動區開展高時間、空間分辨率野外觀測,遴選適合高原觀測的新設備及新探測技術;為分析發現天氣氣候的敏感區、強信號區、先兆區,獲取較高時空密度的傳統觀測資料、現代探測技術獲取的新型資料;為研究分析某些典型天氣氣候系統(如西南渦等)發生、發展、影響過程,揭示其活動與發生發展的基本特征和物理機理,改進對其預測能力,獲取較高時空密度的綜合觀測資料;為分析青藏高原不同地區的地氣相互作用特征、熱源狀況、水汽通道分布等工作獲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