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風
焚風指沿背風坡下吹的干熱的地方性風。英文名稱系直接借用其來源詞(德文),最早指越過阿爾卑斯山后在德國、奧地利谷地變得干熱的氣流。
定義
焚風(fohn; foehn)沿背風坡下吹的干熱的地方性風。英文名稱系直接借用其來源詞(德文),最早指越過阿爾卑斯山后在德國、奧地利谷地變得干熱的氣流。
成因
這是由于氣流在迎風坡上升釋出水汽而得其凝結熱,在背風坡一側以干絕熱率下降增溫所致。
分布
出現焚風的著名地區有高加索山、中亞細亞山地、落基山等。在中緯度相對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會出現焚風現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會產生焚風效應。1956年11月 13、14日太行山東麓石家在氣象站曾觀測到在短時內氣溫升高10.9℃的焚風現象。
災害

焚風的害處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農作物干枯,降低產量,使森林和村鎮的火災蔓延并造成損失。十九世紀,阿爾卑斯山北坡幾場著名的大火災,都是發生在焚風盛行時期的。焚風在高山地區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濫;有時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適宜,強勁的焚風又可造成局部風災,刮走山間農舍屋頂,吹倒莊稼,拔起樹木,傷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發生事故。
2002年11月14日夜間,焚風在奧地利部分地區形成強烈風暴,并以高達160公里的時速襲擊了所有農田和村莊。 焚風暴所過之處,數百棟民房屋頂被風刮跑或壓垮,許多大樹被連根拔起或折斷,電力供應和電話通訊中斷,公路鐵路交通受阻。此次焚風造成二人喪生,以及數百萬歐元經濟損失。
2004年5月11日,臺灣的臺東市刮起焚風,40.2攝氏度的高溫創下了臺東百年紀錄。當日中午12時57分,臺東市區突然刮起強烈的焚風,室內外溫度如烤箱般急速上升。至13時14分,氣溫飆升到40.2攝氏度,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有些民眾打開冷氣,躲在屋內,有些民眾帶著小孩,跑到郊外清澈的溪流里消暑。農民們更是叫苦連天,因為最怕熱的煙葉和茶樹在勁吹的焚風中慢慢枯萎。
在高山地區,焚風還會造成融雪,使上游河谷洪水泛濫,有時還會導致雪崩。
此外,焚風天氣出現時,許多人會出現不適癥狀,如疲倦、抑郁、頭痛、脾氣暴躁、心悸和浮腫等。醫學氣象學家認為,這是由焚風的干熱特性以及大氣電特性的變化對人體影響引起的。當然,焚風有時也能帶來益處。如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積雪深厚,春天焚風一吹,積雪很快消融,雪水使大地長滿茂盛的青草,為家畜提供了草場,因而當地人把焚風稱為“吃雪者”。一些程度較輕的焚風,能增高當地熱量,提早玉米和果樹的成熟期,如前蘇聯高加索和塔什干綠洲的居民,便把焚風稱為“玉蜀黍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