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是促進世界各國氣象業務往來相合作活動的政府間國際機構。
機構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lcal Organization; WMO)促進世界各國氣象業務往來相合作活動的政府間國際機構。

簡介
國際氣象組織成立于1873年,為非官方性機構,它提出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草案)于1950年3月23日得到30個國家簽字承認而開始生效。1951年3月19日在巴黎召開第一次大會,即為本織織的成立大會,同時國際氣象組織解散。1950年12月與聯合國聯系,后來成為聯合國體系內的直屬獨立組織機構之一。截至1985年5月1日止,其成員共有158個國家和地區( 153個國家, 5個地區),我國也是成員國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各國間在建立氣象、水文站網及傳輸、交換氣象資料等方面進行合作;為各國氣象觀測業務制定統一的標準,并加速推行標準化。
具體任務有:
(l)協調和改進世界氣象業務及有關活動,并促使其標準化;
(2)促使提供氣象服務的氣象中心迅速發展;
(3)促進氣象學在人類活動各方面的應用及其發展;
(4)鼓舞并促進氣象領域內科研和業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設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秘書長一人,下設五個機構。
(1)世界氣象大會.這是本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每四年召開一次。
(2)執行委員會,每年舉行一次會議。
(3)區域協會,其任務是對各自所轄區域內的氣象業務及有關活動進行協調。全世界共劃分為六個區域:非洲(Ⅰ);亞洲(Ⅱ);南美洲(Ⅲ),北美洲和中美洲(IV);西南太平洋(V);歐洲(VI)。
(4)技術委員會,幾經整編改組,現在共設有八個:(I)基本系統委員會(CBS);(Ⅱ)氣候學和氣象學應用委員會(COSAMC);(Ⅲ)儀器和觀測方法委員會(CTMO);(Ⅳ)大氣科學委員會(CAS);(Ⅴ)航空氣象學委員會(CAeM);(Ⅵ)農業氣象學委員會(CAgM);(Ⅶ)水文學委員會(CHy)(VIII)海洋氣象學委員會( CMM)。這些委員會均由有關國家指派的專家組成,每四年召開一次會議。
(5)秘書處,為常設的事務性機構。
世界氣象組織的機關刊物為“世界氣象組織公報”(季刊)、技術紀要、文集、年報、特別報告等。近十多年來,世界氣象組織的主要活動集中在以下幾項大型國際聯合協作計劃:世界天氣監視網計劃;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人類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計劃;世界氣候計劃等。
世界氣象組織官方網站:http://www.wmo.int/pages/index_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