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墻
摘要
云墻也稱臺風云壁或臺風眼壁。臺風眼四周垂直發展非常旺盛的云體。它是由于低層暖濕空氣向臺風中心流入,在眼區四周強烈輻合上升而形成向上伸展旺盛的云體。
云墻也稱臺風云壁或臺風眼壁。臺風眼四周垂直發展非常旺盛的云體。它是由于低層暖濕空氣向臺風中心流入,在眼區四周強烈輻合上升而形成向上伸展旺盛的云體。
定義
【云墻】(cloud wall)也稱臺風云壁或臺風眼壁。臺風眼四周垂直發展非常旺盛的云體。它是由于低層暖濕空氣向臺風中心流入,在眼區四周強烈輻合上升而形成向上伸展旺盛的云體;而在眼區部分,因高空氣流下沉,抑制了云的發展;這樣在臺風眼四周便出現了濃厚的側面近于垂直的云體。從臺風中心看去,這些云體仿佛是環繞臺風眼的墻壁。
云墻區的形成
臺風內各種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為外層區(包括外云帶和內云帶)、云墻區和臺風眼區三個區域;鉛直方向可以分為低空流入層(大約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層(大致在10公里附近),在臺風外圍的低層,有數支同臺風區等壓線的螺旋狀氣流卷入臺風區,輻合上升,促使對流云系發展,形成臺風外層區的外云帶和內云帶;相應云系有數條螺旋狀雨帶。
卷入氣流越向臺風內部旋進,切向風速也越來越大,在離臺風中心的一定距離處,氣流不再旋進,于是大量的潮濕空氣被迫強烈上升,形成環繞中心的高聳云墻,組成云墻的積雨云頂可高達19公里,這就是云墻區。
眼區形成與特征
臺風中最大風速發生在云墻的內側,最大暴雨發生在云墻區,所以云墻區是最容易形成災害的狂風暴雨區。當云墻區的上升氣流到達高空后,由于氣壓梯度的減弱,大量空氣被迫外拋,形成流出層,只有小部分空氣向內流入臺風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臺風中心,這就是臺風眼區。臺風眼半徑約在10-70公里之間,平均25公里左右,云墻區的潛熱釋放增溫和臺風眼區的下沉增溫,使臺風成為一個暖心的低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