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分類:
原 料:豬肉(后臀肉去皮),豬小腸.鹽,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
制作過程:
1:將去皮豬肉用溫水洗凈,將肉表面的水漓干,把肥瘦肉分開,分別改成1CM的肉丁,在分別裝入不同的瓷灌里。
2:依照個人的口味分別放入鹽,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攪拌均勻,蓋上蓋子腌制8—10個小時.由于瘦肉容易進味,肥肉油膩,往往肥肉先腌制1—2個小時。
3:在腌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做腸衣.將小腸用溫水加少量的鹽或者堿清洗,但鹽和堿不宜放的太多,那樣會使小腸變脆,在我們刮腸的時候容易破壞.清洗之后把小腸放到平硬的地方,用不銹鋼直尺或者餐刀用均勻力道把小腸由上而下刮凈,直到掛至好象要透明了,在開始用水里外沖洗,沖洗干凈后籬水,這樣腸衣就做好了。
4:將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攪拌均勻,用腸衣一端套住漏斗,把攪拌好的肉灌入腸衣內,灌滿整根后,先用細繩將腸衣底端扎緊,然后用手揉捏腸體,使罐好的腸體粗細均勻.切記不能灌的太滿,這樣在以后晾曬過程中會暴烈,也不要太松或者留有空氣,那樣等到臘腸成型時候不好看.將灌好的腸體每隔10—20CM用細繩扎成一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的底端用針扎個小洞洞,把多余的水和空氣留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暴曬3—4天,在掛到通風的高處.一般是屋檐下風干.一般需要15天左右,這樣臘腸就制作成功了!
四川臘腸的特點:麻辣口味,外表紅油油的色澤感,切開后紅白相間,只看著就能想象到那一陣“辣香撲鼻”。 四川臘腸的吃法: 1:最聰明人的吃法:將臘腸煮熟之后,抓著吃,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也可以切成片狀,是招待客人下酒的好菜.2:可以和各種蔬菜同炒,味道不同凡響.3:可以用來燒烤或者唰火鍋吃,另一種享受.4:對于時間忙的人士,臘腸炒飯,臘腸泡面是不錯的選擇.溫馨提示: 1:生臘腸處理的時候要用熱水泡,之后用溫水清洗干凈.2:臘腸本身帶有鹽味,在烹飪時候要依據(jù)個人的口味適當放鹽。
傳說是由一個矮子始創(chuàng)的,他開始挑著又細又長的臘腸在市集上叫賣,就是因為他本身個子矮小,臘腸都往地上拖,結果都沾上很多泥土,顧客看見這么多泥土有誰還會要呢,因此他的臘腸得不到人們的青睞。后來,他想到了辦法,把臘腸做得粗而短,臘腸身長不到2-3厘米,好像一個橢圓形的小肉球。這樣臘腸自然就不會拖在地上,并且在炮制方法上也與眾不同,他挑著擔到街上,人們老遠就聞到臘腸的特制香味,也可以看見那粗大的臘腸,從此他生意興隆,不用到街上叫賣也自然有人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