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大蟲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筍、酸桿、斑根、黃藥子、雄黃連、活血龍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孕婦禁服。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和根。虎杖為多年生灌木狀草本,生于山溝、河旁、溪邊、林下陰濕處。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分株繁殖第2年采收,種子繁殖需3年后采收;春、秋季將根莖及根挖出,除去須根,洗凈,曬干,鮮根可隨采隨用。
虎杖根莖呈圓柱形小段。外皮棕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根莖有節(jié),節(jié)間長2至3厘米。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折斷面皮部薄,棕褐色木部占大部分,棕黃色,射線呈放射狀;根莖中央有髓或呈空洞狀,氣微,味微苦、澀。
以粗壯、堅實、斷面色黃者為佳。
1.婦女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者,可單用煎服;或與當歸、川芎等配伍。
2.風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者,可與烏頭、羌活、防風等配伍。
3.瘡癰腫毒初起未潰者,可單用鮮品搗敷,或與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其清熱解毒之功。
虎杖味苦酸、性平,歸肝、膽經(jīng);
入血行散;具有活血散瘀,祛風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主治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下,積聚,跌撲損傷,風濕痹痛,黃疸,瀉痢,淋濁帶下,瘡瘍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
虎杖莖約三尺,似杖,表面斑點似虎紋,故名虎杖。《綱目》云:“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虎別稱大蟲,故亦稱大蟲杖。因其味酸苦,莖如竹筍狀,故有酸杖、苦杖、酸桶筍等稱,杜牛膝、黃藥子、土地榆、雄黃連等,因其功用相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