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藏紅花、西紅花、洎夫藍、番梔子蕊、撒馥蘭、撒法郎、番紅花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月經過多及孕婦禁服
番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花柱的上部及柱頭。番紅花多年生草本,原產歐洲南部至伊朗,西藏有引種,浙江、江西、江蘇、北京、上海有少量栽培。10至11月下旬,晴天早晨日出時采花,再摘取柱頭,隨即曬干,或在55℃至60℃下烘干,是馳名中外的“藏藥”。其藥效奇特,尤其以活血養血而聞名天下。
番紅花完整的柱頭呈線形,先端較寬大,向下漸細呈尾狀,頂端邊緣具不整齊的齒狀。下部為殘留的黃色花柱,長約2.5厘米,直徑約1.5毫米。紫紅色或暗紅棕色,微有光澤。體輕,質松軟,干燥后質脆易斷。將柱頭投入水中則膨脹,可見橙黃色成直線,并逐漸擴散,將水染成黃色,無沉淀,柱頭呈喇叭狀,有短縫,在短時間內用針撥之不破碎。氣特異,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以形長、色紫紅、滋潤而有光澤、黃色花柱少、味辛涼者為佳。
番紅花為著名的珍貴中藥材,主要藥用部分為小小的柱頭,因此顯得十分珍貴。花含胡蘿卜素類化合物,其中主要為西紅花甙、西紅花酸二甲酯,西紅花苦甙及揮發油,油中主要為西紅花醛等。其干燥柱頭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開結,止痛。用于治療憂思郁結,胸膈痞悶,吐血,傷寒發狂,驚怖恍惚,婦女經閉,血滯月經不調,產后惡露不盡,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損傷等。國外用作鎮靜、驅風劑。
1.治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可配益母草、丹參等品;治產后惡露不盡,可佐當歸、赤芍等藥。
2.凡由憂思郁結所致胸膈滿悶,驚恐恍惚者,可與郁金、香附等同用, 以行氣解郁。
3.治麻疹熱盛血瘀,疹透不快,疹出過密,或疹色晦暗不鮮者,可與紫草、赤芍配伍,以增活血涼血透疹之效。
烹調用途:為法國式烹調飲食的常用香料。用于魚蝦類食物的調制。地中海沿岸居民多用以烹制貝類食品。亦用于菜肴的著色。
番紅花味甘、微辛,性平;歸心、肝經;體輕質潤,入血行散;
具有活血祛瘀,散郁開結,涼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惡露不行,腹中包塊疼痛,跌撲損傷,憂郁痞悶,驚悸,溫病發斑,麻疹。
原產于希臘,干燥的花蕊柱頭是全世界最昂貴的辛香料之一,芳香、辛辣且苦,可以制出亮黃色染料。它可為湯、米飯、蛋糕及面包上色加味,尤其是法國馬賽的魚羹(bouillabaisse)及西班牙的什錦飯(paella)。可買到花蕊柱頭或粉未。
番紅花又名藏紅花、西紅花、紅藍花,屬鳶尾科多年生球莖花卉。過去,番紅花曾稱為"藏紅花",人們誤以為是產在西藏,其實并非如此,而是原產西班牙等國,經印度轉入西藏,再進入內地作藥用,因其色紅如紅花(菊科植物)而誤名其為"藏紅花"。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將番紅花藥材名改稱為"西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