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菜名如紅燒肉或原料名如豬肉后點查詢按鈕即可
原料別名:粉防己、粉寸己、漢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豬大腸、瓜防己
原料分類:
使用提示:脾胃虛弱及陰虛無濕熱者禁服。
防己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塊根。粉防己為多年生落葉藤本,生于山坡、曠野草叢和灌木林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秋季采挖,洗凈,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個大者再縱切,干燥。
防己呈不規則圓柱形、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彎曲、長3至15厘米,直徑2至5厘米。表面淡灰黃色,彎曲處有深陷的橫溝而成結腸狀。體重,質堅實,斷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以個大、質實,粉性足,色黃白者為佳。
1.治療風濕熱壅滯于經絡引起的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多與滑石梔子、赤小豆同用,如宣痹湯。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痹癥,應配溫中散寒除溫的藥。
2.如配黃芪、白術,可治療衛陽不足的頭面浮腫、汗出惡風;配茯苓、白術、木瓜,可治療下半身水濕停留的水腫。
3.防己用于風濕痹痛,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蜇砂等清熱除濕之品;對寒濕痹痛,須用溫經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藥同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可與椒目、葶藶子、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證,常與黃耆、茯苓、等配伍。
防己味苦、辛,性寒;歸膀胱、肺、脾經;善走降泄;
具有利水消腫,清熱除濕,祛風鎮痛的功效;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腳氣腫滿,風濕痹痛,手足攣急,肺痿喘嗽,伏暑吐瀉,疥癬瘡腫。
防防己惡細辛,畏萆解。
《綱目》:“按東垣李杲云:防己如險健之人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御智謀。其名或取此久。”然《本草正義》云,名曰防己者,以脾為己土,喜燥惡濕,濕淫于內,則己土受邪為病,而此能防堤之,是為古人命名之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