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姓
起源
門姓起源
1、出周朝公卿貴族之家,為帝堯農官后代,以門第為氏。據《周禮》記載,凡是公卿化大夫之子,都須學習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以便入仕為宦,出入王公府第時,可從正門進出,故稱門子。門子的后裔,有的以“門”字為姓,遂成門氏。
2、出自南北朝時,北魏小數民族復姓所簡改。南北朝,北魏鮮卑族有叱門氏、吐門氏、庫門氏,入中原后學習漢文化,從漢俗,遂皆簡改為單姓門氏。
3、出自春秋時宋國門官之后,以官職為氏。春秋時宋有門官(近衛官),其后代子孫以祖上官職為榮,遂以門官之職的門字為姓,稱為門氏。
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門姓歷史上罕見,當今較常見。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尚義、景縣,山東平邑、平度、昌樂、龍口,山西大同,廣東新會,云南隴川等地均有分布。歷史名人,北魏有門文愛,山陰人,父母早亡,供養伯父母,以孝順名揚;唐代有刺史門宗,德高望重;明代有禮部尚書門克新等。廣東省潮汕地區的門姓來自河北,開基人門桂禮,早年參加抗日戰爭,后任48軍警衛連連長,1950年南下入潮,后轉業地方,落籍潮陽縣城。現文光街道門姓人口約30人。據《千家姓》載,門姓郡望河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廬江郡(今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縣西南一帶)。